上海理工大学 王鹏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一个小村庄。我们的村子很小,也很落后,村民们不太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一方面他们自己认为自家的孩子学不了什么东西,将来也用不到,只是白费了学费。另一方面他们看到部分外村学生花了家里很多钱上学,却没能找到好工作。因此,许多家长只让孩子念几年学就让孩子出外打工挣钱了。我能有今天的一切,全靠开明的父母的支持,也多亏了国家的助学政策。
2005年9月,我和爸爸怀着悬着的心来到了上海理工大学,热情的学长、学姐领着我们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好入学手续。爸爸也放下心来,然而就在把爸爸送上火车的那一刹那,我感到害怕极了,看着陌生的城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过了几天的学校生活,我又开始感到压抑了,城市的消费水平之高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是国家的资助政策又一次帮助了我,给 我发放了国家助学金,并且还给了我一个新生勤工助学岗位。这一切对我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让我感激不已。
大学几年以来,我孜孜不倦地学习,在学业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过二等奖学金和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从高中到大学6年多的时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紧张而忙碌的生活,白天学习,晚上去做兼职。
受到国家助学政策资助和学校、同学关爱的我,时刻都在激励自己:“人穷只是一时的情况,绝不能因为贫穷而自甘堕落,我应该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终有一天,我要回报那些帮过我的人,而且要像他们一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也知道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完善的助学政策,它是我前进、向上的动力,它让我更加坚强。无声的泪水不只是感恩,也让我有一种更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