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助学政策 助我成才”征文

助学政策,保驾护航

上海理工大学 刘成

  自从进入大学,自己就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不是来自学习上的烦恼,而是因为学费上的飞跃和上海消费水平的难以适应。好在学校有良好的助学体系,刚来上海我就报上了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在学校机房打杂,这样一方面缓解了自己的消费压力,同时也让自己业余的赶上了计算机知识方面的空缺(高中阶段更本没碰过电脑),学到很多宝贵的知识。加上国家良好的助学政策,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危机,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其实家里情况本来一直不好,母亲患有白内障,视力低到极限,但是母亲仍然一直用正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家里的活基本都是自己做。舍不得花钱,一家人穿的毛衣都是她织出来的。也许你认为我在吹,但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我的母亲每次织毛衣,眼睛和针线之间只有一个手指头左右的厚度。小的时候不懂事,看得很习惯,因为母亲一直是这样织的。但长大之后,每次看了都很心痛,却总是劝不下来,因为对母亲来说,确实她已经很习惯了。只有织毛衣,才能让全家人不必花太多的钱就能穿上暖和的衣服。

  父母其实都只是因为年轻而结婚的,所以我也不是什么自由恋爱的果实。家里的境况一直很差,能差到你能够想象的那种境界,当然,打起架来,肯定是母亲吃亏――你能够想象到凭借一双眼睛的优势,一个大男人能多做多少准备动作。而我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在一边拉扯他们,一边傻哭。

  所以严格说来,我一直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有时候,我想,之所以这个家庭还存在,那肯定是因为我存在的结果。因为你实在无法找到第二个理由。

  很小的时候(可以具体到初中一年级),我就发誓:我的未来就是为了改变父母,我学习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家里的一切,改变家里的窘态。所以我一直发奋努力读书。家里其实很早就无力支付我的学费,只是由于母亲的执着和我暗自立下的誓言,我才能够坚强的走到今天。

  在大学里面,你要面对不少现实的问题。大学是个大家庭,给了我不少意想不到的温暖,同学的帮助,辅导员的关心,加上学校以及国家的各项奖助制度,让我顺利的度过难关。学校每年的奖学金,和各项补助(如生活补助,冬令补助,带补助性质的青松奖学金),以及国家助学金、励志奖学金,还有勤工助学岗位(学校机房,图书馆)基本上解决了我经济上的困扰,让我能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自己的学业上,让自己儿时的誓言的实现更近一步。

  虽然我自己的想法没有直接报效祖国那么伟大,但是我相信,学校和国家好的政策哺育了我,让我实现并美好了自己的家,我会更有信心去为建设祖国这个大家庭去服务。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