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 王海涛
――壹千块对有钱人不是什么大钱,但对于一个家庭陷入困境中的大学生来说,这也许就是人生的希望,是一个中国人对“国家的关怀”的最真切的感受
爸爸妈妈所在的工厂是从东北的山沟里搬出来的。为谋生不得已舍弃了几代人苦心经营三十多年的厂区,又以当初老一辈人闯关东的气概杀回关内的父辈们面对的却是不尽人意时势: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附属于首钢的一个分厂的我们的命运岌岌可危;工厂为了求生存,不得以让大量工人下岗,好一点的说法是长期待岗;依然有班可上的工人们,也只有70%甚至更少的工资可拿。
爸爸和妈妈是这批为工厂发展做出牺牲中的典型代表。妈妈下岗,每个月只有130块钱的低保,爸爸是个有20年工龄的熟练技术工,可是也只有可怜的700块工资。爸爸妈妈都是老实人,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因为身边有很多和他们一样默默承受着的人,可是,我很清楚,我的爸爸妈妈的担子更重一些,因为他们有我,一个刚刚考上一所位于上海的大学的大学生儿子。
搬迁时,为了买房子,他们已经花光了几十年的积蓄,甚至还有外债,供我在高消费城市念书,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太难了。
爸爸从来都没有对我的生活开销提过什么要求,还跟我说他和妈妈过的很好,可是妈妈心疼他,偷偷的告诉我,家里几乎一个月都吃不到一次肉,有点好吃的,爸爸都留给她,甚至是熬夜加班工厂发的方便面和火腿肠,爸都舍不得吃,而是留给妈妈当早餐。
我背着家里申请了助学金。知道家里很需要,就自己在放假的时候去办了贫困证明,可同时我又不敢告诉他们,我既怕伤害以养家、供孩子念书为己任的爸爸的自尊心,又怕申请不下来的时候妈妈上火,心里很是矛盾。
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党和国家的政策是真实的可以被信赖的,那每学期准时打入我银行卡的国家或者上海市助学金,给了一个成长中的大学生最深切的关怀,最无微不至的照顾。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告诉妈妈,国家给了我助学金的时候妈妈用几乎呜咽的声音在电话里说的话,“孩子,我们的党和国家没忘记咱们这些老工人啊,你要好好念书啊”。
我没有辜负妈妈和爸爸的期望,也没有让老师失望,更没有让那份雪中炭般的国家的关怀蒙羞,我在大学表现的很优秀。
我深爱着我的国家,不只因为他的历史,他的伟大,更因为他对我和像我一样的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