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席淑静
12岁那年夏天,父亲意外身亡,辽阔的中原大地不改斗转星移,昔日幸福的五口之家却从此愁云笼罩。
曾经家中三个孩子优异的成绩是父母的骄傲,如今,却成了妈妈最沉重的负担。考高中的时候,妈妈说孩子这次能考上么?不能的话就别考了,还要交25元钱的报名费呢。下一年觉得肯定能考上咱再报名考试。那一天,我才明白家里的艰难处境,那一天,我开始担心以后怎样才能上大学。
第一年高中考大学,高考之后,妈妈的眉头就一直没有松开过,我对她说:“妈妈,你放心,大学四年我不会花费家里一分钱。我会好好学习得奖学金。”那年报的是北大但没有被录取,南京邮电大学寄来了通知书。看着通知书上惊人的学费,妈妈犯愁了。我一句话也没说,偷偷的联系了一个复读的学校――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因为在那里高分复读一年包吃包住,而且不要学费)决定背水一战。
一年后,终于接到了北大的通知书,随通知书一起邮寄过来的还有一本新生入学须知的小册子。册子里面详细介绍了北大的资助体系,并讲述了困难学生申请助学金的一般流程。妈妈这次终于松了一口气。来北大报到的那天,我只有1000元钱,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迎接新生的李萌老师得知我没有钱交学费,陪同我一起去学校财务部办理借款。于是,忐忑不安的我终于在北大开始新的生活了。
不久学校开始办理助学贷款,我申请了资助并顺利得到贷款,如期将借款还上。学院里考虑到我的情况,经过全班表决同意,将唐仲英德育奖学金的名额给了我,一年4000元。打电话告诉妈妈的时候,她只会说一句话了:“你要好好学习啊,不要让老师失望。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在学校、学院的综合帮助下,学业上的基本保障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但是考虑到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在上学,所以对家里的担忧总是萦绕在心头。在知道资助中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之后,我通过资助中心的帮助顺利找到两份家教工作,这样,每年就可以给家里补贴一部分钱了。
大一寒假的时候在家和妈妈聊天,妈妈说:“我很相信你,因为你向我说过的最后都能做到。说上大学不花家里一分钱,你真的做到了。”我有些得意,但继而又想,如果没有国家、学校、学院助学系统的支持,我能兑现我的诺言么?我能为妈妈减轻这份负担么?
转眼间,大二了,大部分学生都选了双学位,深思熟虑之后,我也选了心理双学位,但是因为双学位要交纳学费,这部分学费又不能助学贷款,而彼时,除去生活费,我已经没有钱来交纳学费了。那一年,妹妹正好考上大学,家里的钱基本上都给她做学费了,弟弟身体一直又不太好,也需要钱。我不好意思再开口向妈妈要钱了,不能再给她添加压力了。这一年,我双学位审核通过,但却没有选课。这一年,我努力挣钱,要挣够双学位的学费。
大三了,一年的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弟弟已经高三,妹妹已经大二。妹妹在学校也一直坚持勤工助学,并获得了助学金,她也慢慢的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开学初,我选了双学位的课,虽然用大三大四这两年的时间来修36个学分会比较紧张,但只要努力,肯定可以完成。
这一年院里的助学金名额很充足,班长和老师主动和我联系,问我需不需要申请助学金。最后,我成功申请到国家二等助学金,一年2000元。
打电话告诉妈妈,她说:“你们都好好学习吧,妈妈不害怕你们上学了。有这么多的支持和帮助,不发愁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学,多学点东西,不要对不起帮助你们的那些人。”
我知道我要感谢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整个社会。他们馈赠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没有助学体系,我将会是什么样子?或许虽然辛苦,但我仍可养活自己,怕的是,不能像今天这样拥有自信,相信真善美,怀揣感恩之心与报国之志。
有一天,我也会成为助人者,接过前人传给我的火炬,让薪火永相传,真情满人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