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李娜
我是兰州大学04级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我是一名贫困生,但我也是一个幸运儿,在大学期间,我得到了社会以及国家的助学资助,使我顺利完成了学业,这时的我不仅仅是高兴,更是感激。
我出生在甘肃省通渭县的一个村子里,后来跟随父母来到了河北省的一个县城里,由于户口的问题,我和弟弟上学都是高价。那个时候我们家住在一间夏天漏雨、冬天冰冷的板房中,当时只有父亲上班,家里的收入根本负担不起我们的学费。借债、省吃俭用是我们唯一的办法。上了初中,学习的费用增加了一倍,而父亲又下岗了,为了我们俩个孩子,父母卖起了凉皮,每天没日没夜的劳动终于使我母亲承受不住了,父亲的头发也由于蒸凉皮所带来的影响而脱落了很多。没有办法了,父亲只好离开了家,选择了在外漂泊打工。我也开始了我的高中学习。母亲一再的节约,生病也不敢去医院,我深刻的记得父亲有一次受工伤,撞到了脑部,当时就昏过去了,然而醒来后只是去药房开了一些治跌打的药, 当天晚上父亲起夜时感觉头晕,他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出了事,老婆孩子怎么办……”,这是父亲后来告诉我的。生活上的拮据,母亲的忧愁,父亲的孤独和疲惫,交学费时的每一次心痛使我更加的坚强,我必须要懂事、要乐观。
三年多的大学生活,使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两次获得兰州大学奖学金,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然而家庭的困难使我在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在这种困境中,我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资助,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和憧憬。
当代大学生是改变其个人命运和家庭命运,走向富裕和实现民族使命的先行者,将爱心倾注到这种凝聚着无穷的精神财富、蕴藏着无尽的物质财富的事业中去,其价值将超过任何一项生产投资。这种助学资助意义远远不只在物质和金钱的援助上,更重要的还在于精神的鼓励和鞭策。无私奉献,真诚相助,这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传统美德,必将成为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发出我们受助者更大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懈努力。同时,这种精神上的营养和食粮也远远不只停留于受助者身上,它必将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激励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学有所成,满怀激情地自觉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造福桑梓,回报社会。
助学政策是“爱” 传递的一种方式,我会永远记得“饮水思源,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这句话的意义,将爱心事业传承下去。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