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 秦玮
那年夏天,我接到红彤彤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全家上下高兴坏了。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与理想中的大学差了3分,只能录取第二志愿,这也就意味着我每年要多交一半的学费。父亲沉默半天,扔出一句话:“再贵,大学是一定要上的。”于是我带着简单的行李跨进了大学的校门。
开学之初,辅导员老师把我叫进办公室,怯生生的我在大夏天吓了一身冷汗。他微笑着对我说:“我想了解一下你们家乡的情况,下次可以组织团学生活。”我悬着的心落下了,我们愉快的聊天,聊家庭、聊父母、聊兴趣和爱好。在我记忆里,那天的阳光没那么炙热,晒得人暖烘烘的。直到我拿到学校的帮困补助金,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在要了解我家庭情况的同时,顾及了我的自尊心。这是他帮助我,尊重我的方式。
在我大学的成长过程中,不止一位老师给予我关心和爱护,我惟有以自己越发努力的学习和生活来回报他们。我参加了勤工俭学,做过音乐厅的礼仪、送过报纸;我通过考核,光荣的成为校园记者,为校报写文章;我参加了校内各种音乐会的策划执行活动;我被辅导员老师推荐到学校的学工办,协助老师处理学生的帮困事务、勤工俭学;虽然在别的学生眼里,我每个月的收入微薄,但是扣除了自己的生活费,我还能有余存帮助家里,这是我最值得骄傲的。我努力学习生活是想告诉老师们,我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面临毕业时,我愿意选择西部支教作为我实现自身价值的第一站,最终因为母亲身体原因未能成行,成为一大遗憾。老师说:“回报学校和社会的方式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条路,另外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走。只要你有这样的信念,无论在哪个地方,哪个岗位都可以发光发热。”一屋不扫无以扫天下,父母都不能孝顺又怎能为他人奉献自身?我渐渐冷静,细细品味老师的一番话语,并且坚定了未来要走的路。
一直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如今我也是一名高校行政教师,在学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帮困育人、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工作。带领部分贫困学生参加“感动•红丝带”大学生防治艾滋病晚会、第十届上海市慈善慢跑、国际艺术节天天演等活动。
回忆起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面对现在的工作,我也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日的工作中,我始终告诫自己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他人给予我的爱反哺给需要我关心、爱护、帮助的学生们,这才不负“老师”这神圣的称号。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