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成都城乡教育一体化见成效

  把一所城区重点学校和一所郊区薄弱村校“捆绑”在一起,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实行领导互派,教师交流,资源共享,这是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上的新探索。随着这一模式的推进,它的效益在不断地展现:“捆绑式”发展模式盘活了城乡教育资源;互派校长和教师使农村学校提升了教育理念,学到了先进的教育方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近年来,成都教育紧紧围绕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做大文章。从2004年起,该市先后从市级财政拿出10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和改建农村学校共410所,促进了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均衡化。同时,近年来成都市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加强,仅2007年秋季学期,成都市就安排了3543名校长和教师参与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

  经过持续努力,目前,成都全市城乡学校差距不断缩小;农村教师素质快速提高,中、高级教师比例不断增长。而各区(市)县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均衡发展模式,如龙泉驿区的“金凤凰”工程让山里的孩子进城读书,所有经费由政府提供,学生还可按月领取生活和交通补贴,让他们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青羊区通过“三个满覆盖”,即标准化建设满覆盖、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帮困助学满覆盖,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按照当地的谋划,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攻坚,成都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春风将吹遍每一个村镇、每一所学校,最终实现城乡教育水平基本一个样的目标。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6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