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跨文化教育是我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1月11日下午,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张力、高书国和北京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杨晓明,将做客新华网谈“从党的17大报告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主持人]跨文化教育是20世纪后期世界教育民主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也是21世纪为了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而产生的国际教育热点问题之一。在新的《规划纲要》中,对跨文化教育是否有一些设想?

  [张力]中国的教育如何深入地融入到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同时也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中国教育,在这些方面我觉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教育对外开放的层次和领域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每年有很多留学生自费出国,也接收了大量留学生过来。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跨文化教育问题。

  我们目前的教科书对世界的知识,对世界历史的介绍,还有整个中小学生对整个全球问题的了解应该说比以前更加透彻了。所以我觉得从温总理和刘延东国务委员对《规划纲要》起草的希望来看,就期望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到高等教育阶段,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都能训练出更好的思维,能够学会认知、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还有包括生存,这一系列学会都是希望能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当中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包括你刚才所说的跨文化的角度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交流,我觉得这是我们面向21世纪提高中国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高书国]《规划纲要》中也有一些想法,就是如何能够把改革开放30年的成绩继续巩固下来,同时未来取得的成绩也同样依靠改革开放。我认为这里面有三点:一是要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这是跨文化交流的很重要一方面;二是对学生进行国际交流技能和技巧的教育,包括外语水平的教育;三是跨文化区域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访谈直播文稿

(责任编辑 张珏瑛)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