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实现教育三个优先 为素质教育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1月12日下午,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总体战略组成员、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组长、教育部督导办主任高洪,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成员、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成员、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室主任杨银付,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醋隹托禄?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主持人]在创造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为素质教育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方面有哪些计划?

  [杨银付]在环境创造方面,如果说前面的问题是个微观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就是个宏观问题。环境分外环境和内环境,总体来说,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改变文化生态,改革用人制度。第一,优先发展。我们的教育在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实现素质教育,同时也是呼唤教育优先发展。实际上教育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受教育,特别是高质量教育的需要,与现有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靠教育优先发展。所以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实现教育的三个优先,我们必须把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贯彻好、落实好。

  第二,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需要进一步体现这种精神,比如与素质教育直接相关的方面,一是建立纵横交错、相互沟通的教育结构体系,符合终身要求的教育结构体系,这样就有了一种立交桥,把独木桥改为立交桥。我们要有弹性的学制,在学分制基础上的弹性学制。在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上,我们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教育的四个统筹,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等,统筹城乡和地区教育,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等等。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领域,我们要实现均衡发展。在非义务教育领域也要实现协调发展。2006年我们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法,应该说对义务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它不是一种淘汰性的教育,而是面向全民的普及性教育,不是选择性的教育,而是一种发展性的教育,不是一种竞争性的教育,而是一种保障性的教育。政府有责任来促进均衡。

  第三,改变文化生态。我们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其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弘扬,当然传统文化中也有重学术、轻技术,重学历、轻能力等,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第一名,都能成为爱因斯坦。我们要改变这种观念。第四,改革用人制度。进一步改革社会用人制度,针对重学历、轻能力、重学术、轻技术的思想,我们的劳动用人制度、社会分配制度都应该有进一步的改革。

摘自:访谈直播文稿

(责任编辑 王朋)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