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从基础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 从认知走向全面素质教育

  1月12日下午,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总体战略组成员、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组长、教育部督导办主任高洪,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成员、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纲要素质教育战略组成员、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室主任杨银付,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文?醋隹托禄?网谈“确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战略”。

  [主持人]各位嘉宾对自己所关心的教育领域有什么样的建议?

  [李希贵]一个行业选择的程度可能决定这个行业的成熟度,我们的教育,包括我们的高校能不能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社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恐怕是我们的改革目标。当我们的大学录取,每个高校有了独立精神,社会有了诚信制度之后,我们会把这种招生录取的权利放给高校,一个一个高校的录取方法不一样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多元化了。这时候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引导,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就会起到正向的、良性的引导,这是我们的期盼。

  [田慧生]我最有感触的是目前目前教学体制的改革,从目前统一性、要求刚性的教学体制转向多样、富有弹性、富有选择性的教学体制转变,这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洪]我希望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使我们的教育更好的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形象的说,通过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们、让青少年学生心中充满阳光,心中充满希望。竞争有时候是无情的、残酷的,但是教育是有情的,一定要把这种温暖和希望带给每一个受教育者。

  [杨银付]我常常在想,总书记说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主体,素质教育的灵魂到底是什么?我想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以人为本,具体的说就是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定要树立学生发展的思想,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从认知本位走向全面素质本位,从基础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

  [文??]教育就是为发展创造一个环境,通过一种示范引领,使他在这个环境里得到很好的成长。这个环境的创设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包括教育管理部门,包括家庭,包括社会,所以我总认为,教育改革实际上是社会性的一种改革,要整个社会的参与,而且需要社会积极建言献策。创造一个什么环境?我觉得现在最需要创造的是和谐、进取、宽松的环境,这样一个环境有助于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发展自己。

摘自:访谈直播文稿

(责任编辑 王朋)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