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县级职教中心学校,在籍中职生近800人,开设有畜牧兽医、汽车修理、计算机等8个专业。与周围县市的同类学校相比,我们的学校是办得比较好的,但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形式,与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具体来讲,中职生的培养成本其实是很高的,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例如,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建设和使用是职教必需的硬件。组建一个像样的实践教学场所,需要大量资金。像我们学校,有8个专业,全部“武装”下来,起码要有几千万元,即使是选择部分专业重点建设,以学校自身的能力也是不够的,而政府的投入又很有限。
我校很多学生最大的愿望不是学成后谋得一份好职业,而是通过升高职圆自己的大学梦。如果取消了中职对口升学,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花高价就读普高,哪怕考个专科也行。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学好专业建设家乡”,但这里的经济不太发达,消化不了那么多中职毕业生,况且学生也不一定符合社会需求。此外,我们学校每年都要在招生问题上大动脑筋。按相关政策的说法,一个地区的中职生数与普高生数大体上要接近1∶1,在我们这里还达不到。
真心希望这种情况能有所转变,希望《规划纲要》出台有力举措,改善中职教育的办学条件,使中职校的教学质量有大的改观,让学生都乐于上中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