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把自然人培养成于已、于家、于人、于国有益的人才的过程和服务。而我们当下的教育却陷入一个全家几代成员宠爱、溺爱一个“上帝”的溺爱型家庭教育――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相对独立封闭的圈养式学校基础教育――海市蜃楼般高就业期待的高等教育这样一个教育怪圈。加强社会综合实践教育是做强当前教育的补短之举。有一份关于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显示:美国72分钟,泰国66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生活即教育”对当下的独生子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切实推进社会综合实践教育需要整体统筹,并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第一,应把教育部制定的《校园安全事故处理办法》提请全国人大立法,使学校意外伤害事故有法可依。政府应配套设立校园安全责任险,由政府买单,保证学校正常开展各类体育健身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教育活动。
第二,提高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核定社会综合实践教育课程教师、辅导员专项编制。分类、分地区确定科学的师生比例,以学生为基数核拨经费,进一步推进均衡发展与相对集中办学。
第三,加快师范类院校课程设置整合步伐,全面提升师范类院校教育质量。小学教师分科过细不利于实际教学,不适应课程综合改革的需要,客观上会造成教师不能承担社会综合实践教育活动辅导工作,甚至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
第四,全社会的教育资源都应当向学生免费开放。把学生受教育的空间和领域扩大或回归到其生存生活的全部领域。与此同时加大对政府及相关单位履行相关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五,总体规划用人就业制度改革。把社会义工、志愿者服务时限列为就业必要条件。逐步建立由“唯文凭用人”到“凭能力选才”的用人体制和机制。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5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