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教育局完成了普通中小学3473万元教学仪器的招标采购工作,落实了400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更新资金。这是我市总投资额达1.39亿元的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的一部分,我们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缩小全市14个县区的教育教学条件差异,让所有县区都能成为“山东省实验教学普及县”。可以说,这项举措是临沂市加快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又一次努力。
1996年,临沂市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了“两基”。近年来,在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协调发展上,先后实施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推进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工程等多项政策,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但是,作为一个人口过千万的地区,在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仍然不少。在城乡教育发展调研中,一位校长向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学校一位已经58岁的老师,不但要承担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兼任3个班的音乐教师,还要负责学校3个功能教室的日常管理。由于年事渐高,超负荷的工作使他患了高血压、腰间盘突出、颈椎病等。更为尴尬的是,全校78位教师中其中55岁以上的达到25人,而在县直学校,教工不到53岁就可以内退了。我们的调研也显示,46岁以上的教师,比例最大的县竟占到了65%,城乡教师队伍差距可见一斑。
当前,困扰我们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问题还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城市设施配套建设严重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市区原有的中小学办学规模已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驻城部分学校每班都在70人左右,个别学校甚至更多,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缺口大。危改虽然上级有一定的专项资金,但是地方配套资金数额巨大,县财政财力有限,筹措难度很大。三是高中阶段教育欠债问题严重。目前,临沂高中阶段教育欠债数额很大,随着择校费逐渐降低并逐步取消,学校原本指望通过收取择校费逐年偿还贷款的包袱也就越来越重,债务能否妥善化解将影响高中的健康发展。
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建议在制定《规划纲要》中,一是要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和素质提升上多给予倾斜;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城区义务教育设施配套建设的政策依据,提出更具操作性的要求,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城市中小学校的配套建设管理工作,实现城市规模与城市教育规模同步协调发展,扩大城区教育资源,缓解城区入学压力;三是要建立严格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评估机制,将这类指标更多地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6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