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有着开展艺术教育的深厚优良传统,文学、美术、音乐、广播、电视、电影等艺术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为江苏省和全国培养了一大批艺术教育人才。多年来,学校一直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2000年以来,我校全面贯彻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划》、《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发扬南师大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创新,进一步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组织领导,开设了系统的艺术教育课程,形成了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艺术教师队伍,兴建了现代化的艺术场馆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艺术社团活动,在艺术类教学改革、艺术类成果创新、艺术类社会实践等方面形成了南师特色。.
一、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建立全方位的艺术教育工作体系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和教育部体艺厅〔2006〕3号文件的要求,2006年11月,我校下发了《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艺术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并根据《若干意见》精神,成立了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指导、协调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我校还成立了正处级建制的艺术教育中心,专门负责全校性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和艺术教育的推广普及工作。
在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统一部署下,学校制定了符合本校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性的艺术教育实施方案与政策,明确规定艺术教育的目标、任务、基本要求、基本途径、操作方法、主要措施和组织领导等,从制度上给予强有力的保证。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都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全校上下一盘棋,形成了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保证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为具体落实艺术教育的各项措施,学校还建立了艺术教育专项资金,支持艺术教育教材建设、科学研究、专题讲座、购置图书设备,以及艺术教育场所的建设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二、依托专业、博雅教育,开展通识性的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应对新的艺术教育形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规律,参照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实践经验,我校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深入的研究论证,明确了艺术类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不断加强艺术类学科建设,以专业教育引领艺术教育,依托专业教育辐射全校,通过开设艺术类博雅教育课程,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为艺术类人才提供科学系统的培养计划。
经研究和论证,我校在200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博雅教育课程,并以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博雅教育课程的实施意见》(宁师教〔2007〕5号)的文件。博雅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博”是博学多才,突出全面训练;“雅”是风度、境界,是人的品位。博雅教育课程包括人文与社会、科技与社会、艺术与人生、政治与法律、中国与世界五大类,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艺术类博雅课程并拿到学分才能毕业。截止目前已开设了博雅课程199门,其中艺术类博雅课程31门。艺术类博雅教育课程的开设增强了学生对艺术的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名家讲座、社团巡礼,打通立体式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网络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艺术教育的理念之外,我校还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文化活动,为学生的艺术素质的“养成”提供条件。仅2006年,我校开设的文化艺术类素质教育讲座达到198场之多。校艺术教育中心还邀请了著名指挥家卞祖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慧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著名美术评论家左庄伟等名家大师来我校开展讲座。学生通过聆听大师的声音,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识。这些艺术教育讲座的开设和课程学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社团活动历来是高校学生艺术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我校共有校极社团58个,其中文化艺术类社团20个,这些文化艺术类社团涵盖了传统文化以及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每一个社团至少每两周就开展一次常规活动。按照社团活动的章程,每个社团每学期都会至少举办一次特色活动,而文化艺术类社团的特色活动常常成为其中的亮点。每年一次的社团巡礼更是集中了全校社团活动的精华,至今我校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社团巡礼。此外,我校的团委、学工、研究生处还每年举办大学生、研究生文化艺术节,推出校园文化新活动。较好地营造了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2008年我校还成功承办了江苏省文化类社团巡礼闭幕式暨颁奖典礼,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和文化类社团的活动水平受到省内同行的一致肯定。
四、专业实践、社会服务,夯实创新性艺术人才的成长基础
加强实践性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艺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环节, 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一环。目前,全校所有的艺术类专业都建立了相关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性教学和实践基地的锻炼,我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技能普遍提高,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屡获佳绩。如我校音乐专业学生连续四届参加全国五项技能大赛均获一、二等奖;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我校获得声乐比赛一等奖,美术比赛两项一等奖;2008年初,我校非专业学生组成的学生合唱团参加了全国青歌赛合唱江苏赛区的比赛,并获得优秀表演奖和组织奖。
社会实践也是深受学生欢迎,实效明显的艺术教育途径之一。我校在省内多个地区建立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多种类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延伸艺术教育的空间,拓展艺术教育的内涵。与此同步,学校积极承担省、市组织的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组织艺术类学生到部队、农村、工厂、社区进行文艺演出,传播先进文化,把艺术教育活动渗透到军营、基层。2008年我校组织的赴盐城慰问“赴川志愿者”的专场演出获得社会的普遍赞誉。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文化素质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境界,特别是增强了情操高尚,关爱社会文明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独立意识,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工作和艺术的推广普及活动任重而道远,我校下一步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艺术教育提升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的高度;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继续提升艺术类学科建设水平,构建各相关学科间的互相借鉴、投入保障、相互促进的协作机制;进一步推进艺术类教学改革,加强博雅课程建设,丰富文化素质讲座;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加大对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指导和支持,努力把艺术教育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为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