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成立于1996年6月,是个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独立的教学、科研单位。该中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艺术教研室和美育教研室。
中心现有专职教师13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6名,博士学位拥有者3名。此外,另有行政人员1名。中心师资队伍精良,人员结构合理。其主要特点是既能搞教学,又能搞实践;既能搞研究,又能搞创作。中心的教师获得过广电部的“飞天奖”、文化部的“星光奖”、教育部的“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奖、中国文联的“德艺双馨奖”等10多项。在全国、全省各类艺术大赛、艺术展演活动中,由中心老师指导的学生艺术社团也获得了200多个奖项。中心还拥有兼职教授10多位,特聘艺术家10多名。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在全国高校同类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并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2000年,中心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
中心承担的主要任务是:(1)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文化艺术类的课程。(2)常年举办人文艺术系列讲座及艺术展演活动。(3)管理和指导大型艺术社团的活动。(4)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参与校园文化建设。(5)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公共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6)培养艺术学专业艺术教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本中心拥有优良的办学条件――
学校在鼓楼、浦口和仙林三个校区为中心配备了专用教室、专用排练厅、专用琴房、专用画室总计38间;为学生交响乐团、民族乐团配齐了全套乐器。中心建有艺术教育网站和艺术图书资料室,并拥有摄影、摄像、剪辑、合成、放像、投影等成套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二,指导思想与教育目标
1、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党和国家通过半个世纪的实践和补充完善后确立的教育方针。以公共艺术教育为重要内涵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并有助于推动德育、智育、体育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真正落到实处。
2、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相信,人的素质是由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体能素质四大要素构成的,而文化素质是多种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夯实人文基础,改善知识结构,拓宽研究视野,打通学科壁垒,融会贯通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认为,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通过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文化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帮助学生的提高实践意识与增强动手能力。文化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认知创新规律,进而成长为手脑并健、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我们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实施以公共艺术教育为重要内涵的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具备优良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三、教育渠道与培养措施
南京大学拥有一个层次分明、效率较高的文化素质教育管理及运行机制――
“南京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党委书记任主任,由副书记、副校长任副主任,是全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
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管理、教学评估工作。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作为直属的教学科研单位,具体实施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主要内涵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我校还成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这个国家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课堂教学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明确规定:所有的本科生都必须选修14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其中4到6个学分为艺术类选修课,否则不能毕业。十年多来,文化艺术教育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常年开设艺术类选修课40余门,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电影、电视、文学等诸多艺术门类。中心开设的艺术类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学校开展的多次教学测评活动中,艺术类课程居全校参评课程的前列。
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是素质教育主渠道的必要补充。
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非常支持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中心常年指导的民族乐团、交响乐团、舞蹈团、合唱团、戏剧社和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十多个大学生艺术社团,已经成为广大学生艺术实践的基地、陶冶情操的家园、展示风采的窗口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近年来,我校的民族乐团和交响乐团,因水平高、影响大,分别被命名为“江苏省大学生民族乐团”和“江苏省大学生交响乐团”。这两个学生乐团,在校内外举办了数百场音乐会,并成功地出访了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高校以及台、港、澳地区,与国际上数十所高校的艺术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中心常年举办“人文艺术系列讲座”,每周邀请至少一位国内外的学者、艺术家来校举办讲座或开展艺术展演活动,十年多来从未间断,已成功举办350余期,成为南京大学“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中心还经常邀请国家级、省市级的专业文艺团体来校举办“精品剧目展演”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努力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和优良的育人环境。
四,教育改革与工作特色
1、课程体系较为完善
中心每学期开设的40多门艺术教育课程,涵盖了主要的艺术门类。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还将课程设置为三种类别,即艺术理论、艺术赏析和艺术实践类。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中心还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骨干课程。由教育部选定的八门“限定性选修课”,均被定为骨干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为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心开设的艺术课程一揽:
(1)艺术理论类课程:
艺术导论 艺术社会学 西方文学名著导读 中国书法 西方美术史 中国音乐概述 西方音乐通论 歌剧与音乐剧 西方芭蕾与现代舞 舞蹈艺术通论
(2)艺术赏析类课程:
西方电影赏析 中国书画鉴赏 中外美术鉴赏 民族器乐赏析 歌剧经典赏析 中外声乐精品赏析 歌曲欣赏与写作 交响音乐欣赏 音乐知识与名曲欣赏 钢琴名曲赏析 芭蕾赏析
(3)艺术实践类课程:
剧本创作 素描技法 纪实摄影 体育摄影 书法创作 油画技法 摄影入门 民乐提高 扬琴演奏 声乐基础 舞蹈基础 话剧作品排练 歌剧作品排练 戏剧表演与实践 声乐作品排练与实践 合唱与指挥 管弦乐欣赏与练习 舞蹈作品实践 小提琴演奏(基础班) 小提琴演奏(提高班) 钢琴基础班 钢琴提高
2、教材建设比较超前
中心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专用教材及教学课件的建设。近年来,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厅下达的组织编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艺术类)系列教材”的任务,编写了《艺术原理通论》、《电影艺术通论》、《戏剧艺术通论》、《戏剧艺术通论》、《舞蹈艺术通论》、《书法艺术通论》、《西方美术通论》、《中国音乐通论》等系列教材10部,并由南京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我们还编创并制作了30多部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本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数十所兄弟院校开设此类课程提供了许多便利。
3、学科建设敢为人先
我们认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学科为依托。为了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标,学校十分重视与文化素质教育关系密切的主要学科的建设。2006年,中心专门设立了艺术学硕士点,并开始招收研究生。该硕士点以公共艺术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是全国高校同类机构中培养公共艺术教育高级人才的唯一基地。
中心还多次主办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学术会议,承担了国家级、部省级的科研项目十多项。
4、教育内涵不断扩充
中心注重对于优秀的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梳理与传播,努力把我国灿烂的文化遗产提炼、整合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近年来,开设了相关课程,组织了许多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深化对于中华文化遗产的认知。
中心坚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文化素质教育的范畴,力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有所收获。我们通过开设专门课程、组织相关活动等渠道,有意识地发掘大学生的创造潜能。
5、文化艺术活动层次高、影响大
中心举办的讲座,邀请的都是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大师,如王蒙、余秋雨、金庸、杜维明、刘兰芳、盛中国、俞丽拿、俞逊发、闵惠芬、刘宇一、沈鹏、张艺谋等,在校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心举办的演艺活动,邀请的也都是国家级、省市级的专业团体和海外著名的艺术家。如,中国歌剧舞剧院来校表演过大型原创舞剧《南京1937》,中国京剧院来校表演过《京剧名段集萃》,江苏省昆剧院来校表演过昆剧《牡丹亭》,江苏省话剧院来校表演过《中外话剧经典》,江苏省歌舞剧院来校表演过《中外歌剧经典》,南京市越剧团来校表演过大型新编越剧《李清照》。此外,爱尔兰民族歌舞团、日本紫金草合唱团、香港中乐团以及台湾著名歌唱家范宇文、中央音乐学院刘育熙教授等都应邀来校举办过音乐会。
为了促进校际艺术交流,我们也邀请过西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艺术团来校举办过交流演出。
中心还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展览馆,请那里的专家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多年的努力,中心已与校外的许多文艺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南京博物院、江苏美术馆、江苏省演艺集团、云锦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南京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校外教学基地”。
五,教学效果与社会反响
1课程受到追捧。
由中心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长期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许多课程的选修人数,达到了既定人数的若干倍,甚至出现了为了选修某一门课程而“托关系”、“走后门”的现象。中心的多门课程和多位教师在学生会组织的活动中,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课程”和“最受欢迎的老师。”2006年,中心开设的“艺术经典赏析”系列课程,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活动影响深远
由中心举办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一直受到广大同学的称赞。许多学生毕业之后,还牵挂着中心举办的活动。有些在南京工作的毕业生,仍然坚持每周一次回母校参加文化艺术活动。有些出国深造的同学,坚持看中心的网站。许多人甚至说过:“毕业多年了,最难忘的记忆,就是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有位博士后说:“我一个月来学校五次,一次为了见‘老板’,四次是来听你们举办的讲座的。”
3素质普遍提高
由中心指导的校级学生社团,参加了许多国家级、省级的比赛,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1999年)中,我校学生共获得58个奖项;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2005年)中,我校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舞蹈团、合唱团和书画社选送的声乐、器乐、舞蹈以及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获得了包括一等奖在内的64个奖项。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2009年)江苏赛区的预赛中,我校又获得了包括特等奖再内的40个奖项,全国展演正在进行。2008年,我校推出的“高雅艺术伴你行”系列活动,获得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由中心指导的交响乐团,受教育部委托,连续05、06、07、08年的四年里,在江苏省内近50所高校举办旨在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巡回演出。该项活动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讲授及演奏的水准上,都受到了所到院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4社会反响很好
由中心举办的学术讲座,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誉之为“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中心在国外开展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受到了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等数十家国外媒体的高度赞誉。南京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被教育部的领导誉之为“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