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云南总结经验 创新管理 规范实施特岗计划工作

  一、特岗计划实施基本情况

  云南省自2006年起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其中2006年招聘并到岗任教的特岗教师4196名,2007年4284名,2008年5989名,三年共计为“两基”攻坚县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补充了14469名特岗教师,分布在全省70个县的1340所学校,其中,716所学校为初中,624所学校为小学。三年来,云南省共计获得中央拨付的特岗教师工资经费近5亿元,大大缓解了“两基”攻坚县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师资压力和财政困难。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体会

  特岗计划的实施,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级有关厅局通力合作,各级教育部门为把这件好事办好,精心组织,规范管理,确保了特岗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是关键

  特岗计划启动不久,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特岗计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实施“特岗计划”的州市、县也都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省与州市,州市与县区逐级签定了特岗计划的目标责任制,每年底对照签定条款进行检查。有的县市和州市政府领导,亲自到省里和中央争取计划。实践证明,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是实施好特岗计划的关键。

  (二)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是前提

  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实施特岗计划的主要内容,中国教育报曾专题报道了云南省特岗计划的实施进程。宣传工作采取一般宣传与重点动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组织报告会、张贴宣传海报、刊发工作通讯、网站滚动发布信息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力争让毕业生都了解特岗计划,营造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服务农村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动员,出现了报名踊跃、需求增加、积极性高涨的“三增”势头。

  (三)争取各方支持做好管理工作是保障

  实施特岗计划以来,省级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省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特岗计划实施和特岗教师管理工作,会同教育部门联合出台了做好特岗教师管理工作的意见,省财政安排专款,全省每年为特岗计划配套了6000余万元,用于补足中央下达工资性经费的不足部分;将特岗教师纳入所在学校在职在编教师统一管理,包括编制、工资、进人计划、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管理,健全了特岗教师管理和任期考核制度。云南省几部门还按教育部的要求,提前研究了2006年聘用的特岗教师三年聘期届满后的有关工作,对聘期届满、考核合格、自愿留在本地学校任教的,将纳入当地国家正式在编职工管理,完善聘用手续;对重新择业的,将可按规定办理调动,或享受当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政策。云南省工资主管部门已于近期向省政府建议,将特岗教师纳入实施绩效工资范围。

  (四)实行招聘过程全公开是保证

  云南省要求新增的特岗教师,必须是合格教师,必须在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上严格把关,并把特岗计划与清退代课人员相结合,实行进一退一。特岗教师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招聘岗位、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和拟聘人员名单均在网上公布,体现了公正、公平、公开的阳光政策。招聘过程中,各地坚持政策规定公开、程序方法公开、工作过程公开、考核结果公开的“四公开”办法,确保了招聘工作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直接提升了特岗计划作为惠民政策的正义、公平的良好形象。

  (五)抓好培训是特岗教师管理的关键环节

  特岗教师上岗前,都要接受为期7天的岗前培训,培训包括县情、教情和教学技能、新课程、新教法。培训方式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人结对1名特岗教师,实行导师式“一对一”指导,抓好教学素养关、技能关;实行全开放、互动式听课,培训听课不少于4节并填写《信息反馈卡》,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和看法;举行“骨干教师引路课 “、”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教研组研讨课“、”期末复习引路课“等活动,锻炼课堂教学艺术,促进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为进一步加强培训,云南省每年还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系统举办了特岗教师网络说课教研活动,据统计,每年全省共有50余个县(市、区)的5000余名教师(其中特岗教师有3000余名),分别在130个视频会场(其中30个为互动视频)参加网络说课教研活动。采取各地推荐优秀特岗教师通过网络视频系统说课、专家在线点评、特岗教师研讨学习、互动交流的办法进行。通过实施培训,加之其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扎实,适应教学的能力强,上岗后很快就进入角色。

  三、特岗计划积极效应初步显现

  教育是周期性特别强的工作,但只要措施得当,积极效果也会很快显现,特岗计划正是属于能够很快显现积极效应的一项工作。多年来,由于受财政供给的制约,农村教师的补充受到限制,特岗计划的实施为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注入新的活力,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财政非常困难,特岗计划实施前,有的农村学校多年来未补充新教师,有的县教师数量出现负增长,特岗计划的实施,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缺额得到及时补充。

  二是特岗教师大多在偏远山区学校工作,他们的到来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学历、学科结构,尤其是充实了短缺学科的教师。

  三是特岗教师奉献爱心,教书育人,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带进农村,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当地群众和教职工的信任、尊重。许多校长说,特岗教师给乡村带来了城市的文明和现代化气息,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喜爱,也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尊重。

  四是特岗教师勇于探索、勤于钻研,体现了较高的个人素质,促进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的特岗教师在县(市)”十佳讲课能手“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还有的特岗教师,将一个又一个因为长期没有合格教师教学,因而在全县的考核中总是倒数的班级,带进了全县前列。云南省涌现了一大批获得表彰的特岗教师,比如爱心火炬在山乡燃烧的峨山县大龙潭中学特岗教师周珊,用青春谱写了一曲曲育人之歌的富宁县力追小学特岗教师陈锋利,先进事迹曾为中国教育报所报道的广南县营盘村小学特岗教师梁春林,等等。

  五是云南省有的地区,如昆明市,在逐步领会教育部实施特岗计划深刻用意的基础上,借鉴中央的做法,2008年由市财政拿出600余万元,为因财政困难、教师难以补充的几个贫困县招聘了300余名特岗教师,缓解了当地农村学校的师资压力和财政压力。目前,昆明市还将扩大市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延长实施年限,云南省其他地区,如大理州、曲靖市,由州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扩大特岗计划的实施范围。

  四、积极稳妥实施2009年特岗计划工作

  特岗计划实施初期,虽然中央承担了大部分经费,部分地方和部分同志仍然心存疑虑,甚至为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而忧心忡忡。特岗计划是新生事物,虽然云南省红河州曾由州级财政出资,从2000年开始,先后4次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分配到师资严重不足的5个边疆县任教,但直到2006年国家特岗计划实施,才得以在全省范围实施。从各地申请特岗教师指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看,特岗计划的实施已深入人心,其优势已充分显现,不少地方不仅把实施特岗计划,当作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的关键举措,更是作为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机遇。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借鉴学习各省市好的做法,加强领导,创新管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做好2009年特岗计划的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 薛丽华)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