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部属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28期

中国政法大学积极探索开门搞学习实践活动的思路和举措

  中国政法大学秉持“跳出学校换思维,跳出教育看发展”的思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中国政法大学,怎样办好中国政法大学” 两个根本性问题,紧扣“深化教育创新、强化依法治校、推进和谐发展、建设法科强校”实践载体,积极探索开门搞学习实践活动的思路和举措,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开放式”的方法,调动全校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请进来,学习培训多元化

  学习培训不仅是学习调研阶段的基础环节,也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基础环节。中国政法大学在认真组织好个人自学、集体研讨等学习活动的同时,通过“请进来”的办法,将专题辅导作为开门搞学习的重点。学校成立了由校内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宣讲团”和学生理论骨干组成的“学生宣讲团”,还邀请来自政府部门、法律实务部门、科研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到校作专题辅导报告,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教授作了首场专题报告,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帮助学校党员领导干部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副组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教授在专题报告中,详细解读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及其精神实质,帮助广大师生了解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法国著名行政法学专家高德松教授作了“法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报告,就“教育法治”、“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问题介绍了国外成熟经验,使大家进一步增强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二、走出去,调查研究多视角

  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既是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展解放思想讨论的重要前提。中国政法大学确定了“学校主要矛盾、突出问题及和谐校园实现机制研究”、“法大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再思考研究”、“规范学术行为与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研究”、“校务公开实效调研及民主管理创新手段研究”等11项调研课题,由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与调研课题要求分别组队开展深入调研。同时,学校把“走出去”作为进一步开阔眼界,更好地促进调研的重要方法。一是把与兄弟院校的横向比较作为发现和深入认识自身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到兄弟院校调研。3月23日,书记和校长带领学校全体在京校领导赴北京师范大学就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以及如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推动学校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调研。二是把准确把握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实际要求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最有效的标尺,到改革的前沿进行调研,将于近期组织全校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赴天津滨海新区实地调研,通过近距离地考察改革开放成果,进一步解放思想,借鉴其它行业开拓创新的经验以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创新。三是把提高学生党员对科学发展的深层认识作为加强分类指导的重点,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党员代表到中关村生命园等高新技术企业实地参观,在实践中深化学生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开放式,解放思想讨论多层次

  解放思想讨论是把学习调研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理念、思路和举措的有效途径,也是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中国政法大学在制定学习实践活动方案时,坚持“开放式”的思想态度,要求围绕“深化教育创新、强化依法治校、推进和谐发展、建设法科强校”实践载体,结合学校复办30年的经验,在学习培训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点从学校办学定位与特色、人才培养、“五风建设”、依法治校、民主办学、全员育人等方面,通过主题讨论会、开放式研讨、征文等形式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届时,学校领导班子主题讨论会将通过网络向全校直播,并与广大师生员工进行互动交流。学校通过发挥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站、校园BBS、校报等媒介作用,为师生员工提供开放式研讨的交流平台。学校还将陆续举办“专家论坛”、“部处长论坛”等活动,邀请理论界、实务界和相关单位人士共同探讨,开拓思路,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努力把开门搞活动取得的实效及时转化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思路、制度和举措。

(责任编辑 薛丽华)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