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部属高校高度重视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在紧扣学生特点,认真组织学生党员学习中央规定必读书目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突出课堂教学,强化实践锻炼,不断深化学生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和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党员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
各部属高校紧密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的系统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原著,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天津大学采取专题授课模式,将科学发展观与当前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设计了《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抉择》、《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之策》、《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与我国传统文化》等多个专题。山东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把理论学习与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相结合,实施了“科学发展观与当代大学生”等专题教案,通过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党员深入学习。华中科技大学专门制定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特别教案,针对不同对象,规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对本科生、研究生、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分别提出了不同学习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推动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同时,还精心组织学生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上海财经大学开展了“学生党员修养与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加强个人修养的行动指南。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还专门针对学生党员,推出了讲解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系列讲座,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党员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二、坚持自我教育,推动学生党员自主学习
各部属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关切点,注意发挥班级组织、学生团体、网络论坛等的作用,推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充分调动和依靠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促进学生党员自主学习。北京理工大学制定了研究生、本科生党员分类指导方案,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了“支部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同学”读书活动,以学生骨干带动全体学生,重点加强对中央规定书目的学习和研讨。北京化工大学实施了“优秀学生党员引领工程”,以“五个引领”促进学生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即思想政治引领、志愿服务引领、学术科技引领、青年人生观引领和毕业生职业规划引领。北京邮电大学开办“红旗飘飘”网上党校,组织学生党员通过网络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大连理工大学依托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开辟学生党员学习实践活动自学、自测专题频道,举办学生党员网上学习实践系列活动。华北电力大学开展红色“1+1”活动,组织学生党员走进京郊农村宣讲互动,将科学发展观带到结对村支部,在宣讲中加深学习理解。吉林大学博士生党员组建了博士理论宣讲团,深入工厂、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宣讲科学发展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优秀大学生宣讲团,让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深入到学生中间讲成长、谈体会,增强了学习实践活动的亲和力、感染力。
三、突出实践特色,组织学生党员为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各部属高校大力推动学生党员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校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在为学校、地方发展建言献策的过程中,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北京大学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为北大发展献一策”和“传承'五四'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生党团日联合主题教育活动,发动学生党员为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建言献策。华东理工大学推出学生党员“定岗明责”、“述责答辩”等党性实践锻炼平台,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学生党员在各方面自觉做出表率。武汉大学开展了以“崇尚真理,恪守诚信”为主题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工程”系列活动,组织研究生党员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建言献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了“学生党员奉献服务社会”和“我为学校改革发展建一言”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使学生党员达到“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的目标。中山大学以“贯彻科学发展,提高实践才干,为珠三角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为主题,开展了“服务百县千镇”社会实践活动,立项资助、组织学生党员调研团队,深入到珠三角地区所有区县,进行内容丰富的主题调查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了“支援灾后重建活动”、“实习与就业经验交流会”、“学习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通过征文、论坛、座谈、网络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党员参与推动学校发展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服务就业创业,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各部属高校特别注意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就业工作相结合,通过精心组织毕业生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他们并通过他们影响全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价值观,进一步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做好指导和服务。清华大学将就业引导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方向,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实践活动,深入西部地区企业参观和座谈,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当地的就业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毕业生举办了“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如何应对”专题论坛,依托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实践、创业、就业”综合基地。南开大学积极将学习实践活动与创业教育相结合,通过讲座、政策宣传、创业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创业能力,了解创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四川大学推出了“四川大学毕业生服务灾区行动计划”,与四川省“灾后重建办公室”和相关地震灾区市县政府部门联系,选派毕业生奔赴地震灾区进行灾后重建。重庆大学开展了“科学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讨论活动,指导学生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促进科学择业与合理就业。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