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在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针对查找的主要问题,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意见,注重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把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进一步具体化,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未来一段时间内科学发展的“路线图”和“承诺书”,推动整改落实工作取得实效。
一、找准突破口,形成整改路线图
中南民族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直面问题不回避、解决问题抓重点,找准推动发展的突破口,形成整改落实的“路线图”,着力破解当前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确立办学根本理念。对全校各项制度进行系统梳理,进一步理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学校集中管理与学院自主管理的关系,基层党委与行政分工协作的关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决策机制,明确重大事项须经教代会审议;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做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二是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与聘任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机制;大力推行项目管理,实施督办制度,建设充满活力、精干高效的干部队伍;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带动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加快造就一支多民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三是以09培养方案制定为突破口,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下大力气制定“以学生为本,重基础、重发展、重能力、重创新”的2009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创新学分比重,加强精品课程、教学名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本科教育体系。四是以申报民族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为突破口,打造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出台学科立项建设办法、学术研究机构管理办法和学术团队建设办法,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开放管理,做大做强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优势学科,重点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和专业。五是以产学研联合发展为突破口,提升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能力。充分利用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武汉市共性技术推广中心、汽车刀具研究所、民族药物研究所、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办学资源,加强与少数民族地区政府、企业、有关社会团体的合作,探索“产、学、研、政”互动双赢的新机制,全面提升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能力。
二、实现“四承诺”,明确整改总目标
中南民族大学在整改落实工作中,紧扣“办什么样的民族大学,怎样办好民族大学”、“培养什么样的民族人才,怎样培养民族人才”这两个根本问题,提出发展“四承诺”,明确整改总目标,引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学校科学发展。一要实现促进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承诺,更好地实践“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建立公正合理的利益调整机制、矛盾纠纷的消解机制、平安稳定的维护机制,使各种机制整体联动、协调运转、有机统一;从整体上科学统筹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统筹特色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统筹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统筹协调各民族师生的关系。二要实现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承诺,为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突出自身学科特色、科研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针对民族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等需求,准确定位,合理规划,提供全面、深入、长效的服务。三要实现促进民族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承诺,不断探索民族院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遵循民族院校办学规律,创新办学理念、优化发展方式、提高办学质量,着力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的民族大学。四要实现维护全校师生员工利益的承诺,为学生成长、教师立业提供更有利的环境。始终以各民族学生为主体,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观念,全方位地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使他们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大力倡导并敢于突出教师在职工中的中心地位、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分配中的优先地位,做到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以健康的氛围、良好的机制、优厚的待遇留人,充分激发各族教师奉献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创造力。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