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正值暑期放假,但福建各高校坚持放假不放松,活动不间断,整改不停步,认真抓好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着力推进整改落实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培训。利用暑假,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举办了“高校领导干部办学治校能力专题培训班”、民办高校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等,着重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理清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高校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宗旨意识和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
加大整改力度,切实为师生办实事。各高校充分利用暑假,加快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改造教学楼、学生宿舍,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等。据不完全统计,尽管暑假尚未过半,不少高校整改项目已完成近半甚至过半,如福州大学完成整改项目26个,占61个项目的43%,福建农林大学完成整改项目27个,占41个整改项目的66%。此外,省属本科高校已落实为师生办实事项目494项。
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各高校利用暑假深入分析研究,集中攻坚,千方百计解决在办学定位、发展规模、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如重新修改完善“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等、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和奋斗目标、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院系党政联席会议等制度,努力建立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细化安全措施,建设平安校园。各高校召开暑期安全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部署工作任务,落实安全责任制,构建人防、技防、物防安全保障体系,同时,投入资金和人员,对实验药品安全、基建维修工程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排查和整改。结合福建暑期自然灾害多发的特点,加强人身安全教育。进一步做好防洪、防汛、防台风、防雷击、防溺水等安全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准备相应物资,并组织教师和留校学生开展自救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加强校园网络监控,确保网络安全。暑假期间,各高校继续加强对校园网络监控力度,专门安排技术人员和政工干部值班,密切关注互联网,特别是校园BBS、贴吧、留言板、QQ群等网络动态,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努力做好暑期校园内的教育服务工作。一是针对“7•5”事件,做好新疆籍学生暑期留校工作,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二是继续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衔接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闽江学院等高校还免费为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双证书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三、大力服务海西发展
发挥优势为海西建设多做贡献。深入推进“高校服务海西六大工程”,积极为海西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福建教育学院积极实施省、市、县教师进修院校三级联盟计划,发挥省级培训机构引领带动作用,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动员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利用暑假到生产和建设一线,开展调研和联合攻关,积极为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贡献。各高校面向海西建设中的重大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理论及应用研究,主动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深入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组织全省20多万大中专学生,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要求,组成600多支队伍分赴四川省彭州市以及全省50多个县市、100多个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及成就宣讲、学业辅导、医疗卫生、支农支教、文艺演出等活动。
四、推进两岸合作交流
加强闽台高校科技合作与交流。福建农林大学着力办好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加快台湾名特优植物园的建设。武夷学院着手组建“武夷学院海峡茶学院”、“海峡农产品品质研究中心武夷学院分中心”。福建中医学院与台湾有关高校、企业共同推动中药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在福建建立中药材集散地,促进两岸中药品质认定,推动闽台特色药物的研发。
打造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平台。组织“两岸大学校长论坛”、“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等活动,积极开展校际友好交流。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等院校通过闽台教育合作试验园区建设,先期启动一批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项目。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职院校发挥国家“海峡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的优势,与朝阳科技大学等15所台湾高校和50家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在40多个专业联合办学,办学规模将达3000人。积极推进两岸学历互认和学生交流,扩大大陆学生赴台学习和对台招生规模。福建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今年将首批选派200名学生赴中兴大学等4所台湾高校学习。
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各高校深入挖掘两岸共同文化内涵,增强两岸同胞的感情联系和文化认同。福州大学大力开展闽商文化研究,集美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高校着力加强闽南文化研究,莆田学院积极开展妈祖文化研究。龙岩学院地处客家祖地,深入研究客家文化,努力打造“海峡客家”品牌。漳州师范学院传承民族文化瑰宝,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南音学会、木偶学会,努力搭建闽台高校文化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