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部属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190期

突出实践特色力求取得实效 西安交通大学坚持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西安交通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力求取得实效,紧密结合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形势和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当前的热点、重点和定点工作,着力加大在促进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帮扶地震灾区重建等方面的工作力度,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围绕热点,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西安交通大学把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紧紧抓住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问题,出台多项措施,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截至7月3日,全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3.20%,研究生就业率达97.40%。一是积极搭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先后组织各类招聘会600余场,接待用人单位2000余家,发布招聘信息3000余条。二是完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对就业网络平台进行了全面改进提升,增设“就业短信服务”,及时把相关信息直接通知到学生个人,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三是加强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以辅导员和部分专业教师为骨干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队伍,引进朗途测评系统,开通“西安交通大学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建立了从大一到大四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四是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做好校地校企合作,承办了西安市政府主办的就业服务进校园直通车活动,签订了“苏州工业园区一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实习基地”协议,积极搭建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新平台。五是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认真组织学生特别是毕业生深入学习领会温家宝总理与毕业生座谈时的讲话精神,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艰苦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全校共有595名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国家西部基层重点单位就业。六是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作用,依托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助导协会’、“宝洁职场俱乐部”、“就业志愿者团队”等学生组织开展就业指导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二、力保重点,发挥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学校科研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成立专门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以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紧密联系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先后承担了多项重要科研任务,召开多次研讨会,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学习实践活动中,学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专门成立了科技与教育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大项目、大平台的建设。二是积极参与陕西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学校与陕西省政府签署“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高层次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协议,自筹资金1200万元,重点培养管理学博士,项目管理、工业工程、物流管理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EMBA),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能够立足陕西、放眼全球的高端管理人才。三是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帮扶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学校实践活动期间,学校和陕西省机械研究院、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同组建了“陕西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通过3-5年的发展,提炼和浓缩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在陕西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带动全省粉末冶金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

  三、抓好定点,加大支援帮扶地震灾区重建

  西安交通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帮扶地震灾区重建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加大了对抗震救灾定点帮扶对象宁强县高寨子镇肖家坝村的帮扶力度。一是全面启动了《西安交通大学关于帮扶宁强县肖家坝村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学校领导亲自带队,多次派出工作组和驻村干部深入灾区进行实地调研,确保支援帮扶工作按计划、实质性推进。目前,学校自筹资金完成了帮扶重点项目肖家坝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筑面积342平方米,并配套了价值10多万元的基本设施。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科教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医疗立体帮扶工作,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学校组织学生艺术团、教师文工团举办了“对口援建肖家坝村慰问演出暨高寨子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典活动”;组织了专家义诊服务队,开展村民健康普查义诊和健康普查活动,捐赠大量医疗器械和药品,为全村妇女建立了健康档案;组织附属中学和小学教师,利用周末为高寨子镇180余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并安排该镇教师到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轮训。

(责任编辑 张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