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部属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214期

浙江省属高校在服务地方发展中推进整改落实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浙江省属高校紧密结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省委“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要求,以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为工作重点,依托学科、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多途径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整改落实工作。

  一、加强校企战略合作,帮助企业克难攻坚、转型升级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发展和转型对科技需求进一步加大的实际情况,浙江省属各高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突出实践特色,从自身优势出发,广泛组织专家教授深入企业结对帮扶、科技小分队组团深入企业调研、科技特派员驻企挂职等活动,实地帮助企业分析查找科技难题,合力攻坚,共度难关。与此同时,各高校进一步强化校企战略合作,紧扣企业需求,探索多形式、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转化科研成果、提供技术服务,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组织8批教师走访对接140余家企业,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6家、达成技术合作项目62个,帮助企业收集、整理和解决技术难题200余项。中国计量学院实施“1515计划”,力求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与10家以上企业共建研发平台,帮助50家以上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项以上、培训技术人员500人次以上。温州大学与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飞灰无害化处理等3项技术成功参展 “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并与意大利国家科学委员会ICTP―CNR签订了专利技术科技合作协议,有效助推企业化危为机,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转型升级。浙江林学院以应用型科研为重点,为企业提供从技术转让到技术培训、咨询和指导的全方位服务,帮助20多家地方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发展,其中杭州百孚竹制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业绩15%的增长率。此外,省教育厅牵头协调开展了“5111”校企专项对接活动,以中小企业为重点,动员和组织全省高校选派500名左右教授,开展10场对接活动,建立100个服务企业载体,服务1000家以上企业。全省高校积极响应这项活动,目前已有35所高校在10个市开展了专项结对,参加活动的专家达到800人以上,达成合作协议300多个,合同资金达5亿元以上。

  二、创设公共创新平台,服务地方产业科学发展

  各高校力求满足企业科技需求,但又不仅仅局限于个体企业需求,将高校优势科技资源系统地注入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搭建公共科研创新平台,实现产学研合作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合作、系统合作转变,有效助推地方整体产业结构的科学转型。浙江理工大学先后与绍兴、嘉兴等地的龙头企业共建服装产业、桑蚕产业等4个省级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共建义乌无缝服装业、嘉兴针织毛衫业、诸暨袜业等3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并作为主要单位参加国家级“纺织产业创新支撑平台”建设,服务并引领整个行业的科学发展。温州医学院以高端镜片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增强温州眼镜产业竞争力;以温州地道药材“温莪术”GAP基地建设,发展新兴药用产业,推动了温州新兴产业发展。浙江海洋学院紧密配合舟山海洋产业发展节奏,推出2009至2015年行动纲要,立足港口工程与海洋运输、水产加工与海洋药物等10大领域,建立全面科技服务框架,助推舟山海洋产业结构的科学转型。浙江树人学院以茶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组织国际茶宴品鉴会、海峡两岸茶文化创意高峰论坛、中外茶席设计大赛等,推进茶文化创意交流,服务浙江茶产业转型升级。

  三、依托学科优势,助推地方新农村建设

  各高校从农业经济、师范教育、人文社会等不同的学科角度,全面帮扶地方农村建设,助推新农村科学发展。浙江师范大学以农村教师培训为主体,提出要用3年时间选择省内26个欠发达县和3个海岛县,重点从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5个方面,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并计划到2010年为全省培养培训350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执教能力,帮扶农村教育基础建设。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整合优势资源,深入基层,建立嘉善田歌教学基地,帮助抢救、传承和发展地方优秀文化遗产。在“种文化”的同时开展“送文化”,与余杭联合开展“牵手农民•百场文艺演出”,巡演一个月,遍及240个行政村和29个社区,繁荣新农村文化建设。此外,各高校还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向欠发达乡镇选派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务助理等,设立专题探索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为地方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人才

  各高校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杭州师范大学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创新办学模式,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阿里巴巴商学院;与IBM、浙大网新等知名企业合作,成立国内首个服务外包本科二级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国计量学院积极酝酿实施打破资源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建设公共资源开发共享平台和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并围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实验教学、优化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浙江省内一批金融、经贸、旅游等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推出订单式培养模式,开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特色班,有针对性地邀请企业家等入校授课,并到相关企业开展实践训练,为企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责任编辑 张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