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突出高校特色、实践特色,围绕“融入发展促发展,强化特色上水平”的实践载体,以“985工程”三期建设为抓手,以制定和实施《华南理工大学支撑珠三角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为切入点,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在争当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的排头兵、进一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推动学校自身的科学发展。
一、超前谋划,制定《行动计划》
早在2008年下半年,华南理工大学就围绕“如何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为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做出更大贡献”开展重大专题研究,形成了学校支撑广东现代产业发展的初步发展规划。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学校进一步强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紧密结合《纲要》提出的要求和目标,在已经形成的学校支撑广东现代产业发展初步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行动计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行动计划》高度重视,批示由省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对《行动计划》进行评估论证。论证会认为《行动计划》符合《纲要》的规划任务和发展要求,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指导思想正确,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预期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成效。
二、发挥优势,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紧密结合“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提出要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纲要》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齐全、以工见长、人才汇聚的优势,努力从四个方面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与地方政府共克时艰,真正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构建大平台。学校积极牵头组建由广州市与教育部共建的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产业院),引进相关部属高校的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在产业院设立实体机构,通过搭建平台及建立相应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形成集研究开发、中试生产、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格局,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服务的公共技术平台和重要的技术源泉、成果转化基地。
二是支撑大产业。学校将紧密结合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围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加快已有的现代服务业研究院的建设;紧扣“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组建支撑相关重点发展产业的技术研究院;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运用先进规划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推进岭南特色宜居城乡建设和珠江三角洲一体化。
三是培养大量优秀人才。积极发展和调整优化学科专业,使学校学科门类覆盖广东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培养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培养掌握产业关键技术并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现代工程师和集专业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道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
四是拓展国际视野。学校将积极推进与美国纽约大学、普渡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科技合作和联合办学,引进和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广东现代产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三、创新机制,全面启动《行动计划》
随着学校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华南理工大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目前,学校已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科技产业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学校将结合“985工程”三期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行重点投入,分步实施,对跨学科研究院,成熟一个、成立一个,以今年5月份挂牌成立产业院为契机,全面启动《行动计划》;以挂牌成立科学技术研究总院为契机,全面启动校内各研究院建设。同时,学校正在研究如何创新人才与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人才和制度保障。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