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南大学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着力做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进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等重点工作。
据该校校长黄伯云介绍,2000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38项,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其中一等奖3项,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学校建起了70多家学科性公司,创制高新技术产品300多种,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为湖南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万多个,累计纳税近20亿元。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目前,学校领导班子11名成员全部分头下到湖南14个地市,送技术、送专家上门。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基地5个。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从国计民生的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形成科技创新的特色和优势。
我国是铝资源短缺、资源品位很低的国家,但铝在国民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中南大学通过实施重大技术创新,找到利用本国资源、采用节能的方式生产氧化铝和纯铝的新方法,为利用占我国铝土矿资源80%的低品位矿开辟了有效途径,可使我国铝土矿资源储量的保证年限从10年左右提高到50年以上。全国铝行业还可年节约用电134亿千瓦时。
中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等十大门类。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建立起以“学”为基础、“研”为中介、“产”为目标的自主创新体系,实现了大学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记者了解到,中南大学依托学校机电工程学院创建的公司制创新组织――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100多项自主研发的新技术,连续6年来产值翻番,发展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100强企业。公司每年为60余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提供实战创新平台,为200多名本科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目前,公司创新业务已拓展到高端制造领域。
作为国家办在湖南的一所重点大学,中南大学始终坚持以湖南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长效合作与服务机制。在促进湖南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方面,学校围绕湘江、环洞庭湖污染治理和清水塘循环经济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牵头承担国家中长期规划16个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为湖南“十一五”重金属镉、砷减排和湘江水质的改善提供了可行技术支撑。
“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紧缺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说,“学校着力培养既满足眼前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先进技术需要,又能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智力保证。”
中南大学坚持主动服务行业,强调学用一致,不断为国家经济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仅以服务湖南、担当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库”为例,2006年以来,中南大学在湖南招收全日制本科生6500人,为湖南输送95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并为湖南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先后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培养26名企业博士后。(记者 李伦娥)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30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