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苏大学毕业生“暖心”就业

1/3学生由教师推荐实现就业 在50多个县市建立就业工作站

  即将毕业了,江苏大学机械学院模具专业大四学生肖俊的心中充满了暖意。这名来自江苏丰县的农村贫困生,大学期间靠送牛奶、做家教等方式顺利完成了学业。在学校的关心下,他不仅与江苏常州的一家企业正式签约,还在不久前还清了国家助学贷款。

  肖俊是江苏大学今年8400余名毕业生中的一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江苏大学把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与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打造毕业生就业“暖心工程”,帮助毕业生就业。

  据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范明介绍,该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了200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5%以上、年终就业率96%以上的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全校23个院系领导带头挂帅,逐一确立就业目标,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同时,开展全员总动员,无论是部门、院系领导,还是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都争相为学生就业奔走出力。据了解,学校目前已经签约的学生中,有1/3是通过研究生导师或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推荐实现就业的。

  从2006年以来,江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以上。“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冠新介绍说,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量入为出”制定招生计划,将就业率与招生挂钩,适当调整专业方向,扩大紧缺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对一些“销路”不好的专业适时进行停招、减招,优化了人才培养结构。

  该校流体机械与工程专业在行业内久负盛名,不少企业为要到该专业的毕业生,在该校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甚至帮学生代交学费,偿还助学贷款。根据这一现状,近年来该专业招生不断“放量”,今年该专业学生依旧“畅销”,100多名毕业生早在开学初就被“抢购一空”。

  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开设“直通车”。目前,学校已与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中国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等500余家大中型骨干企业签订了就业基地协议,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50多个市县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站,从而为该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为把就业工作做细做实,江苏大学还建立了学生就业报告制度,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各院系每周书面报告一次,并对报告细致梳理。对仍未就业学生派专人进行个性化指导,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实行经济补贴、心理疏导、校友企业岗位推荐等。

  江苏大学毕业生就业“暖心工程”成效显著,截至目前,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比去年同期高出2.6个百分点。“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群策群力,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新跨越。”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说。(通讯员 高鸣 张明平)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6月22日

(责任编辑 张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