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整合教师教育优势资源 服务国家教育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深化改革,凸显特色,提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实践载体,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提高办学质量、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进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凸显教师教育特色。围绕着“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目标,学校把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创新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一方面,创新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建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双导师制”,强化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探索“书院式”管理新模式,通过整体规划课外教育活动、实施4年综合素养提升计划,开展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职业养成教育氛围,强化师范生的职业信念与理想,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此外,学校通过派送优秀师范生到国内外知名大学、教育机构交流学习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的激励机制。

  整合教师教育优势资源,服务地方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在“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中,学校设立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等3个与教师教育直接相关的创新平台(基地),通过充分发挥教育学科群的集成优势,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政策与决策咨询研究、教师专业标准与评估研究、建设教师教育研究数据平台,努力打造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教师教育政策与决策咨询研究于一体的教师教育研究基地,努力把平台建设成为中国教师教育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库、策源地,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与智力支持。

  建设一流的基础学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综合学科水平。学校以“985工程”、“211工程”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在巩固原有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凝练学科方向,重点建设那些既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又属于国家优先发展领域的优势学科,支持基础学科中的前沿领域和新兴方向的发展,充分发挥基础学科对新兴交叉学科的支撑作用,带动基础学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通过组建“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创新基地,开展学科专业合作共建,实施捆绑式科研管理,成立高等研究院等,瞄准学术发展的前沿以及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整合相近学科,优化学科资源配置,为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在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上形成合力、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条件。

  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为推进教师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学校积极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主动以高水平学科科研反哺教师教育,构建教师教育多学科科研创新平台,逐步形成了高水平学科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机制。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5日

(责任编辑 傅佩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