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早动手 重整合 促保障 全面建立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

  一、早动手、重整合,着力完善校舍信息采集工作

  “5.12”汶川地震后,北京市立即启动了对各级各类学校校舍的排查工作,为便于统计和全面了解排查结果,及时掌握校舍安全状况,积极做好改造修缮工作,北京市教委委托专业机构研发了《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系统》和《北京市教育系统房屋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涵盖学校基本信息、校舍隐患信息、权证信息、房屋信息和建设改造等模块。通过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市各级各类校舍的历史、现状和校舍隐患情况。初步实现了市区两级共同建设、管理和使用的目标,达到了及时掌握、动态管理、实时监管的目的,解决了困扰教育主管部门多年的对学校房地不清、用途不明,信息陈旧的瓶颈,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后,北京市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和数据资源,整合学校、区县教委软硬件资源,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内容、丰富采集形式。截止到2009年11月底,北京市已按时将审核后的单机版数据信息以光盘形式报送全国校安办,为单机版向网络版导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定方案、促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效到位

  根据全国校安办有关文件要求,北京市校安办迅速行动,组织财务、审计和教育信息中心召开工作协调会,认真研读文件,商讨实施方案,制定了《北京市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一期)技术保障方案》,强调做好“五个保障”。

  一是组织领导有保障。接到通知后,北京市迅速成立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市校安办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实施,负责方案制定,组织人员培训;市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技术保障和日常维护;财务处负责资金保障;审计处负责跟踪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安全,形成部门各司其职、配合密切的良好局面。

  二是基础设施有保障。北京市在“校校通”工程期间,建成了覆盖全市中小学校的北京教育信息网,各校均可通过北京教育信息网上报信息。各区县与市教育网络中心之间可实现千兆以上光纤互联;市教育网络中心与中国教育科研网之间可实现千兆光纤直连,这些都为校舍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有力的通讯保障。

  三是人员、资金和硬件设备有保障。在人员配备上,市校安办和教育网络中心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系统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各区县校安办和教育网络中心也配备了专人负责;在资金落实上,市教委在2010年财政预算中划拨专款550万元,开展系统基础环境一期建设,各区县教委也在其技术保障方案中提出相应的财政预算,用于设备购置和基础环境建设;在硬件配置上,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和网络版正常运行,在前期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市教委从市属高校暂借用了10台高性能服务器,增扩了硬盘等配件,满足了目前的系统使用和运行要求。

  四是软件和技术有保障。自2009年11月2日起,在教育部信息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北京市用4天时间安装完成了校舍系统业务数据库服务器、中间件服务器、报表服务器、数据传输系统服务器、内容管理系统服务器、目录服务服务器、GIS服务器,为软件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了环境保障。同时,完成了学校和区县账号管理规则的编制工作。2009年11月,北京市先后对参加试点工作的通州区和石景山区共170所学校的数据录入人员开展了培训工作;12月,又组织了其余16个区县骨干人员的培训和交流,召开了各区县校安办负责同志、信息中心主任参加的“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区县研讨交流会”,开展了技术研讨,解决区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指导区县技术保障方案的制定。培训期间,北京市共印制系统录入技术手册3000册,下发到每个学校,指导学校的数据录入工作。

  五是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建设有保障。结合全国校安办文件精神,北京市正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北京市校舍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市、区两级信息系统的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录入、网络安全、数据维护、日常运行等规章制度,完善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确保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

  三、先试点、后推广,稳步推进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

  作为全国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的试点省市之一,北京市经历了由“择区试点”到“全面实施”的过程,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

  一是认真“解剖麻雀”,精心部署试点工作。2009年11月4日,北京市正式启动了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试点工作。在试点区的选择上,北京市充分考虑了地理区位不同、管理层级不同、校舍安全状态不同和改造加固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分别选择了城区和郊区各一个区,分别为石景山区和通州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培训模式上,分别采取了“一对多”的通州模式和“一对一,再对多”的石景山模式,通州模式是由教育部派培训教师,对区所有学校信息采集员进行集中培训、讲解和答疑。石景山模式是由区派录入员到教育部接受培训,然后再由培训员对各学校信息采集员进行培训和讲解。尽管培训方式不同,但是效果同样很好,收到了异曲同工之效果。

  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探索分层分类模式。根据两区的试点情况,考虑到培训教师的缺乏和培训对象的不同,探索分类指导和分层培训的方式。针对对象不同和需求各异,分别对区县教委的管理员、系统维护员和信息录入员采取分类培训,邀请不同教师、培训不同内容,采取按需授课、经验介绍、专题研讨、集中答疑等灵活方式,丰富培训形式,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是狠抓信息采集,强化信息审核。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是确保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准确、真实的前提和基础,是发挥系统为管理服务的关键。针对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单机版中数据不全和校验不过关现象,北京市要求各区县校安办逐项、逐条审核信息数据,确保录入一校、审核一校、通过一校。

  四是做好校舍信息动态管理,确保信息及时更新。随着校安工程的逐步实施,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北京市要求工程进度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等工作同步推进,各区县校安办要派专人对校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及时总结、深入分析,有效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校舍信息管理系统在试点和全面实施过程中,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总体实施比较顺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困难。如校舍基础资料不全导致信息不完整、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录入效率较低、硬件设施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信息量较大与录入人员较少的矛盾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实施进度和系统信息的质量,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培训力度、抽调专人录入、完善基础资料、更新硬件设备,确保试点工作成功,全面实施顺利。

  北京市将在全国校安办的指导和帮助下,在校舍信息管理系统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加大资金、人员、技术的投入,制定长效可行的稳定运行机制,指导各区县建立完善的区县级系统运行平台,最终建立起覆盖全市中小学校基于单体建筑物的校舍信息电子档案数据库,为“校安工程”和校舍管理提供服务,为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傅佩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