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甘肃省校舍安全工程2009年实施情况暗访报告

(全国校安办赴甘肃核查组)

  按照工作部署,全国校安办派员于10月18日至24日对甘肃省校安工程实施工作进行暗访核查。核查组未通知甘肃省和有关地市校安办直接到达区县项目学校,实地查看兰州、天水、白银3个地市7个区县22所学校全部85栋单体建筑和项目开工情况,仔细查阅有关排查鉴定报告和建筑施工图纸,并与区县校安办人员、学校负责人、学生和村民分别交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了解的情况

  第一,8月份全国调度会后,甘肃省校安工程实施工作快速推进。8月份全国调度会后,甘肃随即召开省校安工程调度和部署会,全面部署排查鉴定工作。鲁昕同志视察甘肃后,省校安工程领导小组随即作出调整,核查组暗访的3个地市校安工程领导小组也作出相应调整,7个区县中有6个区县校安办主任由教育局一把手担任。经实地了解,全国校安办各项要求在区县层面得到有效落实。如,全国校安办提出在区县建立纸质档案室的要求后,榆中县校安办迅速安排场所,分类建档,专人管理建立起校安工程资料室和档案室。

  第二,09年校安工程中央专项资金已足额落实到项目学校。9月11日,教育部分别与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达了09年校安工程80亿元中央专项资金。经核实,下达到甘肃的中央资金已经落实到区县项目学校。

  第三,部分地区不等不靠,多渠道筹措校安工程资金。以兰州市为例,该市为确保完成09年工程总量30%的目标,多渠道筹集6亿元资金,自7月份以来,先后开工建设207个项目,已开工面积超过全市需加固改造和重建校舍面积的30%,其中部分加固改造项目已竣工。

  第四,通过排查鉴定,区县摸清了辖区内中小学校舍的家底。从与区县校安办负责人交谈和听取他们对项目学校校舍的情况介绍看,区县教育部门通过排查鉴定对辖区内学校单体建筑的竣工年代、建筑结构和需要进行加固改造或重建迁建的校舍等情况已十分明确,正在着手编制工程规划。

  二、发现的问题

  第一,上报全国校安办的部分项目学校开工情况有待进一步核实。9月份调度会上,甘肃省汇报的20所学校分布在兰州、天水、白银等7个地市14个区县。核查组实地查看了其中10所学校。经现场核实,除兰州五十一中、兰州榆中县小康营中学、兰州榆中县一悟小学外,其余7所学校并没有开工项目。

  第二,按时保质完成排查鉴定工作难度不小。据了解,甘肃省校安工程排查鉴定工作一般分集中排查、集中检测、集中鉴定三个阶段。暗访的22所学校除兰州十二中外,其余学校均已完成排查和检测工作,但有6个区县的学校尚未出具鉴定报告。据核实,暗访的3个地市截至10月24日尚有20%左右的校舍未进行排查鉴定。从有关区县的工作进展情况看,按时保质完成包括出具每一栋单体鉴定报告在内的所有排查鉴定工作难度不小。

  第三,部分区县检测鉴定程序不够规范。核查组发现,部分区县在鉴定校舍时只采用目测和丈量,没有严格按照《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指南》确定的规范程序对校舍进行鉴定。

  第四,部分区县上报的工程规划资金总数需要进一步核实。核查组发现,部分区县编制工程规划资金需求的总数过大,脱离实际情况。主要原因有:一是部分鉴定为C级的危房,被当成D级危房直接列入规划拆除重建的范围。二是加固改造和新建重建的单位造价定得过高。三是部分项目学校的规划编制不是很科学,出现“天价”项目。

  第五,市、区直属校的投入力度普遍比乡镇农村学校大。从核查的项目学校开工情况看,市级和区级直属校往往得到优先投入,且投入力度都比较大。这与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中关于优先解决“七度以上人口稠密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的规定不符。

  第六,在建项目施工管理不够规范。核查组查看的16个在建或已竣工项目中,有3个项目未按要求设立公示牌,6个项目公示牌未按规定标明资金来源和投资额度。个别在建项目没有按规定隔离施工现场和教学区,学生在其中穿梭来往,存在安全隐患。

  三、有关建议

  第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工程施工管理。目前,校舍安全工程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随着开工项目日益增多,确保施工安全成为日益紧要的问题。各地要遵照《工程技术指南》中关于施工安全的规定,严格隔离施工区与教学区,实行工程施工封闭管理,根据师生活动范围,搭设防护通道,合理设置各类警示标志,提示和引导避让危险,确保在校师生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二,合理确定加固改造、新建重建的单位参考造价,科学编制工程规划。建议建设部门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加固改造、新建重建的单位参考造价,避免因盲目设定单位造价基数导致测算数据过大。同时,建议对规划预算达数千万甚至过亿元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结合布局结构调整,参照排查鉴定结论进行核实,坚决不搞华而不实的校舍建设项目。

  下载:甘肃汇报ppt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