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地区实验小学是我党在西藏创办的第一所现代学校。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校结合工作实际,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出以“弘扬‘实小’精神、做师德标兵、做团结典范、做教学能手”的实践载体,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弘扬“实小”精神。学校通过总结建校近60年来的办学经验,提炼出“为学生的发展尽心尽力、为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的学校精神。强调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大力弘扬“实小”精神,切实把“实小”精神落实到教书育人中去,要求每一位教职工对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学生要热情关怀、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对学校发展要开拓进取、献计献策、群策群力。要努力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统一。对自己负责,体现在对待工作认真、敬业、投入;对学生负责,体现在对待学生坦诚、友善、包容、公正;对学校负责,体现在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把自己的行动看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学校的发展之中。
二是做师德标兵。学校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提出了人人争做师德标兵的要求。具体内容是:认真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昌都地区教育局下发的《教育红线二十条》的各项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自觉与达赖分裂主义势力作斗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成为学生道德的表率。关心集体、团结同志,尊重别人、乐于助人,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钻研业务,完成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对工作精益求精、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将这一载体落实到位,学校通过制定《昌都地区实验小学师德考评办法》、《昌都地区实验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昌都地区实验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等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通过邀请地区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到学校开展宣讲,以榜样的力量推动师德建设;利用教师节举办主题演讲比赛,进一步加深全体教师对实小精神、师德建设、团结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认识。
三是做团结典范。学校把在全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斗争教育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全校师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讲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师生的心中。通过在教师和学生中扎扎实实开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双集中教育、“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星星火炬跟党走、身边榜样伴我行”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强每一位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以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5”严重打、砸、抢、烧事件为现实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向师生讲解,使全校师生真正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大胆实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成效,加强德育教育,让团结之花在学校盛开得更加鲜艳。
四是做教学能手。学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做教学能手活动,引导教师掌握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说要标准、写要规范,仪表要端庄、言行举止要有内涵。对教材要有较高的把握和处理能力,体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思想。要积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科学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用心领悟。教学方法要简洁实用,善于调动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要注重情感投入,善于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校通过每一位骨干教师上一堂示范课、每一位年轻教师上一堂公开课、每一位新进教师上一堂汇报课的“三课”建设和举办“新课改”课堂教学大赛,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加强校本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通过积极开发具有民族地区特色、学校特点的校本教材,推进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