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成员鲁昕深入调研华北五省(区、市)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在山西省太原市出席华北地区中职校长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以及北京现代职业学校、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呼伦贝尔市工业学校、河北省邢台农业学校、太原市祁县职教中心学校等5所中职学校学习实践活动情况的汇报。
鲁昕充分肯定华北五省(区、市)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组织有力、开局良好、初见成效,要求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查摆突出问题,突破制约瓶颈,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改革创新,开创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鲁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需要,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需要,是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密切、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最直接。中职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承载着进一步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新型农民、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使命,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鲁昕强调,近几年来中职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格局基本形成,中职教育已初步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有文化、有技能劳动者的能力。但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教育经费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学校基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基础能力建设资金亟待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急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亟待加强。中职教育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紧密联系实际,紧紧扣住促进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强中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中职教育科学发展。
鲁昕指出,中职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职学校要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服务国家、惠及百姓”的主线,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推进学校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由注重扩大规模向全面提高质量的转变。要积极创新教学环境、专业设置、教材应用、教学方式、队伍建设、管理制度等六项机制;突出抓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国家产业升级,服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服务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服务城镇化进程,服务企业产品升级换代,服务民族文化、民间工艺和民间技术的传承,服务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中东西协调发展,服务改善民生等八项任务;着力进行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学模式、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专业设置、教材创新、课程体系、实训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校长能力、教学管理、评价标准和就业结构等十四项改革,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中职学校发展的问题,提高科学发展水平。要注意加强爱心、自信心、感恩、道德、责任、文化、理想、表达、创新和动手能力等十个方面的教育,培养有思想、讲道德、有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鲁昕要求,中职学校要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务求实效,切实把活动中形成的共识、明确的思路、制定的举措落实到统一思想上,落实到解决突出问题上,落实到学校改革创新上,落实到推进各项工作的实践中。要找准影响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突破制约中职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统筹安排中职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切实把加强内涵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贡献率和吸引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有特色高水平的中职学校。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