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内蒙古扎兰屯市民族小学:春风化雨勤润物 桃李芬芳香满园

――校园文化建设侧记

  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需要。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扎兰屯市民族小学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质量为魂,争创一流”的管理目标,突出“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和“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宗旨,大力传承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用“匠心”雕塑学生的心灵,积极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为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塑造了浓郁厚重的文化底蕴。

  校园文化建设陶冶人,建设优美高雅的“花园”。完善的校园设施能为开展寓教于文、寓学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有形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该校传递知识,寓学于“墙”,在教学楼墙面精选了六个教育主题,集中了“中华传统美德、科学文化知识、学生文明礼仪、弘扬人文精神、民族风情和奥运知识”等教育内容,力求熏陶心灵,追求卓越,真正做到了以传统美德培育人、以科学知识武装人、以文明规范塑造人、以人文精神引导人、以民族风情鼓舞人、以百年奥运激励人;一幅刻有朱熹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风景画,昭示着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与目标,这也是民族小学潜心追求、最可宝贵的办学理念。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建成了教学楼、图书馆、美术室、音乐室、微机室,这些基础建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传统中寓于现代,科学中蕴含人文,为校园文化建设搭好了骨架。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为陶冶民族人的情操、塑造民族人的品格、促进民族人的发展催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近年来,学校以少先队活动为依托,积极开展演讲会、故事会、“我的母校”征文比赛、春季秋季运动会、红领巾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大大增强了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校风文化建设感染人,培育博才益智的“学园”。扎兰屯市民族小学的校训是“立德树人,志存高远。”该校结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坚持“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为重要”的教育方向,突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育人思想,不断培育学生远大理想和道德情操,砥砺学生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以民族校训激励每一个民族人,走好发展的每一步。并将“墨兰”立为校花,全校师生深入开展赏花、画花、赞美花、学习花等系列活动,积极参与班训、班风、班花评比竞赛,重师德、传递真情,重品行、绽放激情,充分赋予了全校师生积极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大力开展师生读书读报活动,活用教学资源,打造书香校园,积累文化底蕴。正常开放图书馆,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定期举办读书、作文比赛,努力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建设校内艺术走廊,将师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张贴悬挂于走廊墙壁,对学生开阔眼界、长智益志、陶情益趣,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风文化建设激励人,打造行为师范的“乐园”。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民族小学要求全体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渊博的文化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切实提高教学专业水平,努力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过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率先制定了《学校章程》,推动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了《教职工聘用考评管理办法》、《教学常规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主干规章,全方位囊括了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实行过程性量化考核,使学校步入了规范有序的科学发展轨道;“教研沙龙”、“师德论坛”、“趣味运动会”、“礼仪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承载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几年来,全校共推出“名师”10余人, 先后派出3批共20余人次到外地观摩学习,教学成绩逐年稳步上升,语数英等学科教学指标名列全市前茅。

  春风化雨勤润物,桃李芬芳香满园。伴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扎兰屯市民族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阳光大道上,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留下了清晰的脚印,也即将书写探索和拼搏的颂歌。(裴雪 李永强)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0月27日

(责任编辑 刘忆)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