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教师集体教研互帮互学 以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云南个旧一中向每堂课要效率

  下雨天学校的教学楼之间会漏雨,学校就请专业人员在楼与楼之间加装了防雨板;学生书桌太满学习时很不方便,学校就在教室里安装了很多书架,给学生的书桌“减负”……这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云南个旧一中为师生们做的一件件“小事”。学校党总支书记孙继尧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做好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

  个旧一中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搭建起“有效课堂教学”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让每一个老师都有机会参与到集体备课、讲课、观课、讨论等活动中,在展现自己的同时汲取集体智慧,学习他人的优点。在这个“有效课堂教学”平台上,还分出“专题调研课”、“示范课”、“竞赛课”,一共70多节课的展演,在学校营造了浓郁的研究氛围。

  “要让课堂有效率,必须让学生动起来”,这是学校教科室主任孙涛老师坚持的理念,他将插秧式的课桌改变成圆桌形式,学生进行分组式学习,每堂课他都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不少于20分钟,讲授时间不超过20分钟,以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整个课堂再也不是老师一言谈的状况,而是师生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下,我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是有效教学让我认识到师生之间必须具有平等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孙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学校实施的“名师工程”旨在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但同时也使得部分年轻且缺乏教学经验的老师产生了距离感,产生了消极情绪。个旧一中领导发现了这一问题,并针对这种情况推出了“一帮一”帮扶活动,由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结成对子,以交心谈心、互帮互学的方式,推动年轻教师的成长。实施一段时间后,成效渐显。年轻的马贵成老师是“一帮一”活动的获益者。每周,马贵成都要去听郑林聪、孙劲松两位“师傅”的课,课后,师徒马上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这样的学习方法,令仅有4年教龄的马贵成老师进步很快,今年在参加红河州有效教学展示课中获得一等奖,所带班级高考上线率和重点率均名列前茅,还获得个旧一中校级优秀教师称号。(通讯员 贺茂星 记者 杨云慧)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10月10日

(责任编辑 傅佩佩)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