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扎兰屯市教育系统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实践载体,充分挖掘市域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标准化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结对帮扶”机制,有重点地落实帮扶内容、开展帮扶活动,着力在经费援助、教学研究、骨干带培、管理模式与办学理念等方面给予关心与协作。其中,繁荣小学与纸浆街小学结为帮扶“对子”,双方以探索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研讨为重点,积极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营造了两校良好的教育教学发展环境,为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广阔平台。
教育管理重融合,牵手创建教学长效机制。“没有教育的和谐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发展, 没有校际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和谐发展。”繁荣小学与纸浆街小学高度重视结对帮扶工作,经常电话沟通、座谈交流,通过密切的交流与沟通,融洽了感情,建立了和谐的教学氛围。一是共同研究制定活动计划。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两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结对活动方案,并多次就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广泛而深入的交谈,坚持做到“四有”,即有组织领导、有年度计划、有具体活动安排、有相关保障措施。重点围绕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科研联动等方面商讨具体做法和措施,做到帮扶结对有的放矢。二是完善和规范学校规章制度。双方针对现行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交流,进一步完善充实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推动了联谊学校双方的校园管理法制化进程,促进了结对双方的共同发展。三是促进教师相互交流。两校分别组织教师到对方学校参观学习,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分别就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中队活动、差生转化、校园文化建设等深入讨论、交流心得,既加强了学校之间的互动学习、协调发展,又强化了学校常规管理,有效提升了两校的管理水平。
教育资源重共享,携手搭建阳光网络平台。新课改要求建立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及管理方式,强调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进步。为此,两所学校根据自身条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教学资源双方共享。每次单元检测及学科检测,双方互相提供试题样卷,同一时间考试,统一标准阅卷,考试结束后双方就考试的成绩情况进行交流,互相予以点评,以达共同提高。二是设备资源双方共享。纸浆街小学由于地处市区偏南,生源较少,教学条件较为简陋,每逢开展大型教研活动存在一定困难。对此,繁荣小学主动为其提供教研场地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实实在在地为兄弟学校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少数教师的交流互动促进了两校教师互相学习、互相理解、互相提高,引导教师以一种更积极健康的心态珍惜现有岗位、安心从事教学,并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基本功、新课程理念等培训规划有力提高了两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学研究重互帮,握手组建和谐育人环境。言为心声,情为雨露。“要结对就结成先进对,要帮扶就帮成先进校”,这是繁荣小学和纸浆街小学两校师生的共同愿望。活动期间,两所小学不断拓宽帮扶渠道,强化相互之间的教学、教研交流活动,教师教研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开展大型年组教研活动。双方共同参与集体备课、评课、写教学反思等,大家都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来上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挖掘学生潜力,尊重学生差异,树立个体自信,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展示的空间和成功的喜悦。二是开展“教学观摩日”活动。积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双方互派同学科教师到对方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保证教师遵循新理念用活、用好教材,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由此,教师愈来愈关注课堂知识的生成,一切教学活动皆为学生能力的发展而预设、应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广大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制作了精美实用的课件,鲜明的主题和生动的实例将课堂进程推向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三是开展课前三分钟能力训练。积极在语、数、外学科开展课前三分能力训练,锻炼学生口语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机会,每天更换训练学生,每次更换训练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筚路蓝缕沧海志,再接再厉谱新篇”,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新时期一个永恒的主题。繁荣小学和纸浆街小学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建教育的蓝天”为主题,以“手拉手互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结对帮扶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达到了教学及管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育目的,两校日益改善的办学条件,积极向上的师资队伍,会使你由衷感叹:优质教育的“无缝对接”为期不远!(裴雪 李永强)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0月10日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