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山东兖州实验小学:借力好风树壮志 从容破浪踏歌行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山东兖州市实验小学紧密围绕学校工作实际,坚持“八个结合”,努力创建全面发展型、协调发展型、内涵发展型、和谐发展型、创新发展型的学校,全力实现“管理存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强校、特色名校”的目标任务。近期,该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还顺利通过了山东省家庭教育现代化验收。

  与科学设定目标相结合。学校紧密结合发展现状,经过反复研究,审时度势,科学研判,确定了“科学发展,名师强校”的实践主题和“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提高质量,争当全省学校发展排头兵”的实践载体。明确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爱岗敬业表率,当教书育人楷模,树为人师表形象”主题实践活动。

  与开展专题调研相结合。学校领导联系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围绕内涵发展、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环境治理、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性课堂、科研兴校、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课题,深入到师生中,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掌握详实的资料,做好调研记录,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9篇,其中2篇拟入围《市教育局优秀调研报告集》。广泛发动教师开展“为实小振兴献计策”活动,为实现“争当全省学校发展排头兵”建言献策,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12份,征求意见58条。

  与广开谏言门路相结合。召开了以“站在新起点,瞄准新高度,争当全省学校发展排头兵”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民主生活会,认真严肃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工作和自身两方面谈差距、找不足、提建议、明方向。该校9名领导同志共查找出问题58条。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电子邮件,发征求意见信,开通热线电话等形式,广泛征求中层干部、党员群众、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意见建议,发放征求意见问卷1000余份,共征求有关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和谐校园、党员素质、学校发展等方面的建议500余条。

  与积极实践整改相结合。围绕“科学发展,名师强校”这一主题,切实解决好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的突出问题。学校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1.5万元改建车棚100平方米,解决存车难的问题。栽种133颗风景树,增加学校的绿化面积。增配学生课外阅读图书10000册,英语教师上课用演示机6台。为4200余名学生接种强化麻疹疫苗。为民办实事27件,其中已完成22件。通过这些活动,切实营造团结奋斗、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服务育人的水平,为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创建和谐校园相结合。结合“全国安全教育日”开展了安全疏散演练、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等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针对当前禽流感、手足口病的疫情,制作了高标准展牌校大门口展示,分别印发了《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500余份,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预防禽流感、手足口病、HINI流感防治的常识,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济宁市‘四德’建设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与形成特色经验相结合。探索建立了“理念+机制+情感+尊重+激励”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全面抓基础,突出抓细节;全面抓落实,突出抓过程;全面抓规范,突出抓具体;全面抓特色,突出抓项目;全面抓发展,突出抓创新”的工作思路,引起了《作文个性化》、《中国教师报》等报刊杂志的深度关注,并相继予以宣传报道。日前,华东六省一市课题实验研讨现场会也在该校举办。在济宁市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该校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广泛认可,较好地发挥了实验小学的实验性、示范性作用,实现了出新思路、新人才、新经验、新成果、新精品的目标。

  与推动科学发展相结合。一是“走出去”,继续选派骨干教师66人次到北京、江苏、青岛、济南、烟台等地参加课改会议、培训,进行学习与交流。二是“请进来”,特地邀请北京的卢勤来校作报告。三是让外出人员汇报、上示范课,发挥名师、骨干教师作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各级部、教研组要为新上岗教师指定帮扶老师,通过师徒结对、课堂研讨等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发挥名师、师傅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示范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该校李占云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曹其磊被推荐为齐鲁名校长,李道新被推荐为齐鲁名师。近年来,该校有56人次获省、国家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等荣誉称号,许启春老师的“中点教学法”在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教学》上刊登推广,并被教育部定性为全国首创。

  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坚持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做好当前工作、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相结合,狠抓机遇,自我加压,精心准备,提升品位。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卢勤来校为家长作报告。编印家教论文集13册,实验成果集1本,专题片1个,整理家教档案200余盒,入编市教育局编印的《家教实验课题文集》14篇,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语言文字报》、《齐鲁晚报》、《教育文摘报》等媒体先后报道了该校家教现代化的经验做法。截至目前,该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人人支持科学发展、处处谋划科学发展、个个践行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0月10日

(责任编辑 刘忆)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