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广东翁源龙英幼儿园:“农具王国”识“客家文化”

  自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翁源县龙英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开设了“客家文化教育”这门课程,专门设置了一间客家文化陈列室――“农具王国”,收集和摆设了大量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让小朋友们在这“农具王国”里从认识农具入手,从小就了解该县古今传承的“客家文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农具王国”里,小朋友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生产工具,还学会了高声朗诵《悯农》这首诗。据龙英幼儿园教师邱慧兰介绍,学校开设客家文化教育课程,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农业工具,明白了要爱惜粮食的道理,同时也了解了翁源的文化传统,在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兴趣很浓,非常喜欢这个客家文化陈列室的“农具王国”。

  “鸟仔脚,蜘蛛肚,会吃不会走路”,这是对风鼓的形状的描述,风鼓发明于西汉,稻谷晒干后,以(风鼓)来清除不好的稻谷及稻草屑。在农具王国里,陈列着古今各式传统农具:织布机、炸油机、草鞋凳、舂米碓、协箕、畚箕、打石锤、铲、草镰、多齿(铁扎)、锄头、蓑衣、笠、耙、牛嘴笼,还有收稻子用的禾房、相传为春秋时期鲁班发明的石磨,还有谷箩、油灯、藤萝、滚辘、木水桶、鱼箩、蓝子、取暖器、木工刨等等。在课堂教育中,老师还让小朋友们懂得这些农具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演变过程。如原始农业,多以石、骨、蚌、木为主,加工类主要用常见的石头制成简单的石磨盘和石磨棒。随着历史的发展,农具有所改进,用青铜器制作出了一些耕田农具,后来又被铁制农具所替代了,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已发展到现代化农具――机械耕田。

  龙英幼儿园园长黄红丽介绍了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小朋友们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已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发明了许许多多的生产、生活必须的工具和器械,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了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珍惜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二是通过古与今的对比,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各种生产工具及器械,了解它们的名称、结构、形状、用途等艺术特征,体验早古岁月足迹,分享先人生活智慧。三是结合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要求,从小教育小朋友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学习。

  据了解,翁源县龙英幼儿园是广东省一级幼儿园,现在校幼儿 900 多人,20个班,在大班级以上开设了客家文化这一课程,每周进行两堂课以上的教育,目前有12个班参与学习这门课。小班的幼儿则主要是进行参观欣赏。龙英幼儿园的这一做法,其独特的客家文化教育特色,受到了市县领导的好评,必将在教育行业里起到深远的影响。(李志强)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0月15日

(责任编辑 刘忆)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