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孟兴庄小学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2009年9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表彰。在此强劲东风吹拂下,全校上下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活动之中,开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的思想大讨论,在“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上统一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发展,丰富学校内涵,打造学校品牌,彰显学校特色,倾力打造区域名校,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该校审时度势,提出“一三五”发展思路:即一种理念:让每位农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为所有乡村老师创造幸福生活。三个目标:让学校成为区域领跑、市里知名、省内有影响的一所有文化味的农村新教育实验名校。让教师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真教实研、真抓实干、真知灼见的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有民族文化底蕴和现代科学素养的人。五大工程:探索人本化管理工程;实践智慧型教育工程;打造学习型师资工程;培养创新型学生工程;建立文化型校园工程。
校园:披上文化的盛装
校园文化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形象。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形成的源泉,更是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积极创设文化氛围,营造一流育人环境。学校立足“小”字做足文章,建设了小花园、小果园、小草坪,并在小草坪上修建了小石凳、小石路,这些“小”,把校园装点小巧、精致。校园的绿化,从“土”字着手,各种本土花卉遍布其中,玫瑰、月季、杏树、桃树、石榴、樱桃……迎着季节次第开放,弥漫着浓浓的花香。校园里有60多块成语版面,有36块儿童阶梯阅读导读版面,有成语长廊,有管理三字经,容止格言……让学生在文化的氛围里吸取精神的营养。
深入挖掘学校精神,打造良好校风校训。引导学生在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师生在使用学校标志的过程中传承学校精神,班级设计凸显班级特色的形象标识物,如班规、班训、班徽、班风、班歌、班报、班主任格言、学生每日警句等,使之成为凝聚班级精神的生动标志。走进教室真是书香扑鼻,有真我风采展示,有阅读之星评比,有阅读心语征集……每个班级书架上图书琳琅满目,让学生能时时走进经典,处处和大师对话。
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运动会或体育单项竞赛,组织创新实践大赛活动,开展美文诵读活动,开展法制讲座或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开设周末论坛、班主任论坛,构建学习型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培育校园文化新的增长点。
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改变师生生存状态。阶梯阅读,点亮学生航灯,让书香与师生一路同行。聆听窗外声音,分享思想盛宴,“百家讲坛”,让每一位师生每学期聆听5场以上专题报告。师生共写随笔,留住生活精彩。“教师书友会”,以书友会员的读书活动带动全体教师读书活动的开展,以教师的读书活动带动全体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阅读之星的评比活动,让多元的评价体系为共读共写服务。新教育实验为师生的生命发展打造了亮丽的精神底色。
课堂:充满生命的张力
课堂是一种相遇,课堂一种生活,课堂一种生命的历程。学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全优工程:让每一堂课都上成优课,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上优课,让每堂课上有100%的学生,掌握80%的知识,有80%的学生,掌握100%的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探究、交流、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上得到加强,使课堂更有效,从而达到教学合一。学校构建“三段五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实践中初见成效。三段:即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探究交流、课后自主拓展;五步:即预习导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拓展延伸。并且构建五段集体备课的方式,为全优课堂集智;落实五种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进行五位一体评价,让评价促进教师发展;进行五星教师评比,促教师自主探索;五星少年评比,激发学生自学的潜能;五种课型展示,演绎课堂的精彩;五“自”养成管理,让学生成为主人。
现在,该校构建的《三段五步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成为省立项课题。他们的探索,引来省内外千百名同仁前来学习观摩,如浙江嘉兴、江苏南通海门、启东、如东、连云港的连云区、师专一附小、东海等教育考察团曾先后来观摩。他们的课堂上充满灵动、智慧、快乐,学生都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成绩在县一直名列前茅。这种充满生命张力的课堂为农村的孩子开启了心智;这种充满自主的课堂,让农村的孩子充满了自信!
教师:争做精神的贵族
一名教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成为物质上的富翁,但是完全可以成为精神上的贵族。注重校本研修,注重对教师的精神塑造,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和生存状态,是该校不懈的追求。
砺艺精业,让智慧闪光。为了给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让教师充满思想和智慧,该校每月开设教育沙龙活动,开办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开设百家讲坛,承担“新教育实验”等多项研究课题,让每位教师参与研究,办好网站和建老师博客,为教师构筑精神家园,构建“五+三”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打底。“五”即课例交流、骨干讲座、专题研讨、读书沙龙、课堂实录五种校本研修,五个版块,循环推进。“三”即抓好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理想课堂联盟团队、主题贴实验团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使老师们逐渐丰实、厚重,内心逐渐鲜活、细腻起来,从而教育教学也散发着活力和感染力。
文化儒染,让品位提升。为了让教师的心灵栖息在博大、丰富、深邃、温暖的境界中,该校积极响应灌南县教育局号召,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每周发一篇日志到博客;每月坚持读一本书;每个月坚持写4000字读书笔记;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期发表一篇论文。
精神润泽,让心灵放松。灯火通明的餐厅里:此起彼伏的欢笑,舒缓曼妙的音乐,精彩纷呈的节目……操场上,女教师羽毛球比赛飒爽的身姿,男教师篮球赛矫健的体态……这是学校庆祝国庆的一幕,老师们沉浸在喜悦、欢笑中……
象这样的温馨场景在孟兴庄小学屡见不鲜。每个月,学校细心地为教职工准备一份礼物,让大家在工作之余感受集体的温暖。每逢节日,学校专门为教工送上礼品,每个学期,学校补助每位教师100元读书补助费,帮助教师订阅教育教学物……
学生 :享受快乐的童年
对于每一个走进孟兴庄镇中心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快乐的,因为该校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快乐的体验、是一段温馨和谐而又不平凡的成长经历。
书香育人,点亮孩子心灯。惠特曼说:“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如何让最美的东西留在孩子最初的视野里?近几年来,学校实施多项举措,全面引领孩子走进经典,让阅读点亮农村孩子人生。
开发校本课程,让阅读成为习惯。一是开设“三课”,每天有“晨诵、午读、暮省”,每周有晨诵课、阅读指导课、阅读盘点课。二是制定“三表”,即每周阅读计划表、学期阅读计划表、年段阅读计划表。三是开发校本教材,先后开发了《成语串串香》、《成语新经典》、《黎明的诗》、《阅读启明星――童书导读实施手册》等校本教材。四是办好“两刊一报一站”,即《梦的幸福》、《咿呀读书》两本校刊,《树人报》和校园网站,为师生构筑共读阵地,搭建交流平台。
开展特色阅读,让成语丰润童年。走进学校,到处充盈着成语,仿佛步入了成语的海洋。成语故事长廊、成语多棱镜、成语广场、分类成语板面、成语乐园长廊使学生徜徉其里,陶醉其中。为学生配制特色阅读:《成语串串香》、《成语新经典》。为阅读的开展配制特色活动:即“默成语、诵成语、书成语、画成语、用成语、讲成语、演成语”的“七彩成语”系列活动:在默写中积淀成语的精华,丰富知识的储备;传统的精华在现代的诵读中散发芬芳;用线条来勾画成语的灵动;用色彩的斑斓来描绘成语的内涵;在运用中升华成语的精髓,展现成语的精彩;成语中的精神养料在演讲中生成;用形来展现成语的魅力,用心来诉说成语的博大。作为“经典教育特色学校”的成语特色节目《龙争虎斗》在江苏省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联盟论坛现场会上给与会者以极强的震撼力。
开展多彩活动,让活动点亮人生。开展班队活动。如好书推荐、演讲比赛等。举办成语文化节,每年4月22日为学校成语文化节,学校开展成语节系列活动,学校已经成功地举行了四届成语文化节。让学生充分享受成语带来的无限乐趣。开设阅读节,每年9月28日的阅读节,把读书活动推向高潮。承办专题现场会,近两年,学校先后承办新教育实验现场会、市教学效益年现场会、县小学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现场会、“江苏省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联盟论坛”现场会,有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开展。
实行读写结合,让感悟促进阅读。让学生用随笔、日记、绘画、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结集出版学生的暮省成果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15个实验班级都建立了主题帖,通过“教育在线”平台,与新教育人共享成果,共享成功的喜悦。
变革阅读方式,让阅读时空拓宽。积极探索网络阅读、主题阅读、经典诵读等阅读形式,拓展阅读时空。
阅读在这所学校已蔚然成风,在灌南大地引起强烈反响,改变了这里学生的生活方式。
活动育人,张扬孩子个性。走进孟兴庄小学校园,你会感觉到一股强劲的活力迎面而来。
每天大课间,以班级为单位,以年级为版块,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以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下棋、游戏等活动为主,增加着学生快乐指数。
各种兴趣小组,丰富多彩。趣味数学小组:老师和学生团坐一起,面对那奥秘无穷的数字,或低头沉思,寻找规律,或各抒己见……
美术室里:纸张、绒线、蛋壳正在一群女孩子的手里不断地构图、编织粘贴……
舞蹈室里:在欢快的旋律中,孩子们正在舞蹈房里沉迷于集体舞的排练,扭胯、拉手、回旋,举手投足间还真像那么一回事!
“阳光下成长”艺术节系列活动:文化节节标设计比赛;我行我书“神飞笔扬”美术、书法、比赛;“美丽的校园”摄影、歌唱比赛。让学生艺术素养不断提升。“我爱我班”班级文化节系列活动;“塑造我班”班容班貌布置评比;“谈论我班”班级生活征文;“护卫我班”班级安全教育宣讲;“炫耀我班”特色班创建成果展。这些活动让学生个性张扬。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代理父母”结对活动,“快乐生日聚会月月开”活动,“亲情书信月月送”活动……让留守儿童享受更多的关怀。
阵地育人,锤炼孩子德行。“有一种财富叫精神,有一种高贵叫文明”,他们探索构建的“五自”养成管理,让学生成为主人,在本地产生广泛影响,即:人格自尊、心理自强、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建立“六大德育阵地”,即:一式(周一升旗仪式)、一站(校园广播站)、一线(心理咨询热线)、一岗(文明监督岗)、一节(校园德育活动节)、一会(班队会)。在精心营造的德育场中,学生的品性和习惯受到了充分的熏陶、习染,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升起在该校上空:“五星少年”自信地行走在校园,“写作能手”的小文章多次刊登在《校园文学》等刊物上。
立足现实,有一份力量为成长;展望未来,有一片天空是希望,孟兴庄小学正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向着区域名校奋力冲刺。(徐跃 时良忠)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0月20日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