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鄂伦春旗民族职业高中“学以致用”育人才

  鄂伦春旗民族职业高中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紧紧围绕着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培育各类民族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以适应新世纪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该校根据鄂伦春旗委的总体部署,及时制定了本校学习实践活动的工作方案。按照“更加注重取得实效”“更加注重简便易行”的要求,从基层实际出发,灵活安排学习时间,科学设计活动步骤,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在学习要求上,做到“六个有”即“有学习篇目、有学习形式、有时间安排、有培训辅导、有读书笔记、有心得体会”。在学习形式上,采取上党课、形势报告、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知识测试、电化教育、文艺宣传、榜样示范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各班任课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理解、分析、掌握、运用知识能力较低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们用爱心和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并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采用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自主创新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使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社会生活中接受理论知识,并用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同时,该校还严格教学管理,在开设的公共课程外,加设了礼仪课和法制教育课,注重使学生立德成人,重技成才。

  学以致用,因族举措。鄂伦春民族职业高中成立于2008年,现有学生294名,其中鄂伦春族学生10名。该校把创新办学理念,培育各类民族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作为办校宗旨。针对职业教育及民族地区的特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按照“要精选找好调研题目、要组织精干队伍、要深入基层一线、要进行民意调查、要找准突出问题、要研究解决对策、要形成调研报告、要解决实际问题”等“八要”的总要求,开展调查研究。校领导班子带队调研,深入到教学课堂和教职工及学生家长中,摸实情、解民忧、求良策,找准解决推动职业教育、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更新思想观念等问题的切入点。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该校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因地制宜,按需所设,与时俱进,在传统的汽车驾驶与维修、计算机应用、铁路工程等专业设置的基础上,为适应该旗旅游产业发展,急需旅游行业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开设了涉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配合旗委、旗政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民族文化,开设了民族工艺专业。

  目前,该校共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物流管理、制药工程等12个专业,较大地满足了社会需求,为民族地区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可靠的知识与人才保障。

  学业有成,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使职高学生升学有门,就业有路,该校一是采取依托高中师资的优势走高职升学的道路,二是采取“1+1+1”的教学模式,与青岛平度高级技工学校、大连房产地产学校、哈尔滨广播电视中等职业学校、海拉尔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吉林机电学校、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丹东旅游服务培训学校等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由联办学校安置就业,并在北京、杭州、上海、大连、青岛、哈尔滨等地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

  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使学生立德成人,重技成才。目前,该校已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亮点,一是高升学率。选择对口职业院校升学,升学率远远超过普通高考;二是高就业率。毕业生100%安置就业,学生入学后学校和学生家长签定就业合同。三是高能力率。依托重点校、重点专业,保障职高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为就读鄂伦春民族职业高中的学生铺就另一条人生发展的绿色通道。(王丽杰)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0月27日

(责任编辑 刘忆)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