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特殊家庭孩子有“爱心家长”,是吉林省桦甸市第一实验小学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开展的“师生手拉手”活动的一部分。该校在全面摸底后,为57名特别需要照顾的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每人确定了一名教师作为“爱心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进步、课余引导、思想工作进行全程保障。
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桦甸实验一小实施了“和谐教育牵手工程”,通过组织“师生手拉手”、“城乡手拉手”和“学校家庭手拉手”活动,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在“师生手拉手”活动中,该校针对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离开学校后,缺少关心、爱护和引导等问题,对全校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制定了“五有、四带、五关注”的活动细则。“五有”,即有“师生手拉手”的活动方案、有结对名册、有关爱对象成长册、有考核评价办法、有奖惩措施;“四带”,即“师生手拉手”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党员教师带头、班主任教师带头、骨干教师带头;“五关注”,即每名结对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身心健康、课外生活和实际困难。“师生手拉手”活动使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得到了健康快乐的成长,也使这些孩子找到了自信,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找到了依靠,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认可。
该校还组织开展“城乡手拉手”活动,让优质教育资源走进偏远农村学校。该校在实施“和谐教育牵手工程”活动中,把“城乡手拉手”活动作为重要内容来实施。该校与桦树乡车辕沟小学结成共建对子,为该校配送了1台数码激光一体复印机、4台EVD机,尽可能提供能够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交流平台。通过传授教育教学管理经验、送教下乡、帮助农村学校培训教师等活动,进一步缩小了农村学校的教育差距,积极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作贡献。“城乡手拉手活动”开展以来,该校已与农村学校组织观摩教学课近百节,开展校际交流6次,受益教师180多人次。同时,积极参与“农村教师进名校”活动,帮助6名乡村教师进入本校学习培训。
在“学校家庭手拉手”活动中,该校采取措施让弱势群体有依靠、有保障。学校通过调查了解,组织党小组与特困学生家庭结成帮扶对子,确保特困生不辍学、舒心学。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党组织发动全体党员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帮助特困生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谋求发展致富之路。目前,学校已为困难学生家庭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难题20多个。(记者 高伟山)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11月20日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