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苏宝应子婴河小学:献给留守孩子“三颗心”

  自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江苏省宝应县子婴河小学针对学校32%学生是留守儿童现状,把“关注留守儿童,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结合本校自身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一样在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成长,

  帮扶结对常谈心。学生的不良行为大多表现在家庭不稳定和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身上。针对这一实际??子小的干部、教师分别落实学困生、留守儿童帮扶对象,并建立健全帮教制度,该校中层以上领导每人帮教1名学困生。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帮教档案,跟踪观察、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帮教工作。五年级的学生张函(化名)曾是一名“捣蛋王”,他不愿意上学,是他的爷爷将他绑到学校的。该生在学校大吵大闹,一拳击碎了教室的玻璃,班主任特别头痛。王泽农校长和该生结成了帮扶对子。来到王校长的办公室,该生竟然一把抓住校长的墨水瓶摔了个粉碎。王校长没有被他吓住,坦诚地和他谈心,教育他学会做人;还将他带回家吃饭,出资让他和其他孩子一道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活动,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的愉悦;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张函已渐渐改掉以前的坏习惯。

  循循善诱重交心。留守学生由于心情抑郁,学校就利用班队活动进行心理教育。如让每个同学敞开心扉,说说自己想法;组织“我们是好朋友”等交流讨论;还为他们过集体生日。使他们从心理上少一些抑郁和依赖,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使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有更充分的情感投入。梁月,懂事而且成绩又很优秀,但喜欢把一切事情都埋在心里,让人捉摸不透。为了让她重拾同龄人的快乐,杨春花老师一次又一次和她谈心交流,一次又一次让她和父母通电话,向其家长汇报该生的进步,终于用真诚打开了她封闭已久的心灵。赵晨是离异家庭子女,且寄居外祖父家??母亲常年在外打工,该生性格孤僻。班主任王清老师首先帮她在班级里结对子,让班级最优秀的学生主动找她做朋友,形影不离,全程陪伴,让她树立起自信心。又经常找她谈话、交心,了解和掌握她的思想动态。每周让她和母亲通一次亲情电话,每月指导她给母亲写一封爱心书信。现在无论是班级还是学校的大小活动,她都积极主动地参加,脸上挂上了灿烂的笑容。

  立体辅导有耐心。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设立留守儿童校外教育辅导站,根据留守儿童的思想、年龄、学习和生活状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活动场所,融思想性、娱乐性、辅导性和实践性为一体,重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学校成立“五老”报告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使校外教育辅导站成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型课堂。组织学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进行孝亲敬老的实践活动。老公安梁兆生以案释法,对留守儿童进行以“两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老校长苏学周为留守儿童家长举办教育讲座;原省人大代表、农民专家毕文采来校为学生做励志教育报告。校外教育辅导站还开展假期关爱活动。寒暑假往往是留守儿童最为孤独的日子,因为此时父母不在身边,又很少有和老师、同学交往的机会,很多留守儿童都不愿放假。鉴于这种情况,校外教育辅导站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了假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将就近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组成关爱小组,一起做作业,一起做游戏,一起看电视、做家务,让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既充实又快乐。(唐建成)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2月9日

(责任编辑 刘忆)

日期:2009-12-09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