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内蒙古科右前旗索伦中学:没有先进设备 但有优异成绩

  内蒙古科右前旗索伦中学: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有优异的教学成绩在科右前旗最北部,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中学,13年来连续夺得兴安盟地区中考升学率冠军的荣誉,它就是被全国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确定为中学语文三层级教学基本课堂结构实验学校――科右前旗索伦中学。

  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没有城市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缘何能创造出一流的成绩?

  有一种精神叫永不服输

  在索伦中学,有一种精神一直在传承,那就是“为校争光不服输”。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全校师生多年来倾注心血,刻苦拼搏,赢得了“十三连冠”的美誉。这份殊荣,让师生们倍受鼓舞,永远“连冠”的信念就更坚定了。九年级的教师肩负着教学质量的使命,他们潜心钻研教材,吃透教改精神,重视信息的沟通,把握考试方向,精心编发提纲,题题抓落实。特别是化学学科,由于版本的不同,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但老师们凭着扎实的基本功,融人教版内容于其中,细细的讲解,慢慢的训练。功夫不负苦心人,在2009年中考中,化学这一科也勇夺前旗第一名,位居全盟前列。“什么样的版本都能教明白”,这是索伦中学教师不服输的誓言。

  基础年级的老师,也不甘示弱刻苦钻研,狠抓成绩落在后面的学生。有的老师中午放学在校吃便餐,有的老师晚上放学很晚才回家,有的老师利用课间给学生辅导,他们将自己宝贵休息时间留给了需要他们的学生,为的是帮助学困生赶上来,为的是实现大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班绝不能输!”

  特别是一些进入不惑之年的中年教师,既担负着相夫教子赡养老人的义务,又要全身心的扑在教育教学上,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家就是旅店、家就是饭店,留给家人的只是来去匆匆的背影。虽然从教多年,对于教材的掌握堪称轻车熟路,但每一课的教案、每一个练习、每一份考卷,都要根据最新的资料来编写,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决不甘心居教育大潮之后!

  有一种态度叫求真务实

  索伦中学始终狠抓以教学为中心不放松,提高素质向45分钟要质量。除了常规教学的管理之外,在教学管理中执行:“严”、“实”、“细”、“清”、“透”的五字方针,逐一地对教学进行管理。针对教师流动性大,在“青蓝工程”的作用下,以老带新。教学部门与科研部紧密配合,使教师的教学任务都以课题的方式来完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总结,避免了教学中的大把抓,克服了教学管理的盲目性。

  学校管理中的“严”字体现在大到学校的建设,小到学生的学习等方面。各个方面都有教代会讨论制度,各部门严格按制度执行。比如: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关于作业的批改的次数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甚至在考试过程中,学生的作弊、教师的监考都有严格的规定。

  教学管理中的“实”体现在抓毕业班教学上。为了提高学校的中考成绩,学校选派主管领导主抓九年级教学工作,深入实际调研,设计符合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并落实、检查、总结。每年九年级毕业班教师的选配校领导反复推敲,确定有经验、擅引领的教师进行毕业班教学。为了扎实地搞好教学,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尤其注重综合复习。发扬七、八年级朴素的学习传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在注重毕业班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注重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工作。

  教学管理中的“细“,主要体现在七、八年级的教学中,在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做到了:“低、小、多、快、帮”。低:即“低起点”。教师摸清学生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连接,形成网络,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了解学生接受的水平。小:小步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的目标,教学的步子要小,内容要少而不难,由易到难,分层合理,使学生循序渐进,天天有进展,处处有成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多活动。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等特点,教师改变大段讲解倾向,让师生活动交替进行,适应了素质教育人才发展需求,注重了学生全方位参与。强调“互动”,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了,又能轻轻松松的掌握知识,大大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快:快反馈。在每一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自己讲,又要学生练,更要教师查,每天的作业,当天就能反馈,从而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帮:集体帮。学习困难者,要同学帮、老师帮,形成一个持续的群帮体,不断扩充帮的内容,让学生在帮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在帮中学会了助人为乐,培养集体主义感。

  教学上的“清”是要求教师对所传授的知识要堂堂清、段段清、月月清。教学上的透”体现在要求教师对每一段知识要讲透,每一节课对知识的讲述给予分析、评价,如果有极少数同学不会是正常,如果大多数同学不会,就要找一找教师传授教知识的方式,是不是知识没有讲透,再确立解决的办法,或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学困生辅导。

  有一种管理叫德育为先

  虽然教学是重点,但德育却是基础。索伦中学地处农村,学生有80%左右来自当地农村,还有20%左右是外转学生,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学生家长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少;理解老师,负责任的家长不多。由于这些家庭中的成员文化素养大多都比较低,家庭物质条件相对较差,学生缺少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消极、自卑的心理,缺乏理想,缺少竞争意识,表现为厌学、得过且过、逆反心理强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荒废学业,沾染上一些不良恶习,给学校、社会造成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为此,学校根据校情、学情,努力寻找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质量兴校,管理立校”的办学宗旨,提出“没有教不了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口号,把培养合格学生做为育人目标。

  从情感教育入手,把心理健康教育做为工作重点,立求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竞争意识做起,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树立人生的目标,学会参与、学会学习、学会自律、学会生存。并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制定不同的具体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课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情感激励”为切入点。索伦中学“双困生”较多,他们大多自卑、自弃、敏感、逆反心理强,内心所想与外在表现往往极为矛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的领导从我做起,每人帮扶一个贫困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每位教师从尊重人、研究人、关心人的角度出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的良师、慈母、益友,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经过不断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创了德育的新局面。 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等使心理教育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成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对教师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提供了科学信息,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动学校工作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学校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每年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地开展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如:艺术节、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劳动基地的劳动实践活动、运动会等,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学会了审美、思考与创造。亲近大自然野营教育,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校园广播站、校园板报、校报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开阔了学生视野。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特色教育。其中,劳技教育就是一大特色,通过劳技实验基地的建设与不断完善,使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劳动技能,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就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参加活动中认识了自己、找回了自我、彰显了个性。

  以良好的环境熏陶感染人。学校竭尽所能美化、优化学校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审美、约束和导向功能。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开辟了叠翠园、敬师园、勤静园、鹏展园、樱桃园、使学校成为了浸染学生的绿色课堂。时至寒冬,虽没有春季的绿意葱茏,夏季的花香缭绕,秋季的硕果累累,但优雅、宁静、整齐、清洁的环境,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拓宽渠道,形成德育工作网络。索伦中学在德育具体工作中,充分调动校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开展德育网络的构建和德育阵地的建设。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合力。为了给德育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索伦中学加强了政、警、民共建活动,与索伦派出所、法院、镇政府综治办联手,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净化,清除学校周围的不良影响,还组织学生军训、听法制讲座,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主动掌握了社会规范。

  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索伦中学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师生文明礼仪蔚然成风,学生流失率也由1998年的3% 控制到目前1%以内,学生文明守纪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99%。德育工作的成功开展,推动了索伦中学整体工作的全面发展,“13连冠”的业绩也因此而得!(韩学文 姜玉珠)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9年12月18日

(责任编辑 刘忆)

收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