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场集体采访10日下午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围绕“政协委员谈推进教育改革”的主题,6位委员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
关键词――
教师短缺
刚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我国具有高等教育文化水平的人数要比2009年翻番。有记者对此提出疑问,教育师资队伍短缺问题如何解决?
张济顺委员坦言,《规划纲要》中提到了未来教育发展的规模问题,由此带出与规模相关的质量问题。“《规划纲要》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词:公平和质量。在此前提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同规模与质量相关的重要问题。”
张济顺表示,加强师资力量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开阔视野、精湛业务和学术水平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推进师德建设。“另外,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高校教师收入尽管有了很大水平的提高,但一般教师的待遇还亟待提高。
钟秉林委员同时提出,大学除了要引进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师人才之外,教师的在职培训、职业拓展等问题也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毕业即失业
“毕业即失业”是当下大学生间十分火热的流行语。面对接受采访的大学校长们,有记者提出,当前很多大学生,包括知名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作为输出学生的学校需要怎样的应对举措?
钟秉林承认,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确实非常严峻,“今年暑期大学毕业生将超过630万,再加上历年积累的一直没有就业的学生,总数估计700多万,形势非常严峻。”
就业是系统工程,国家发展应该能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学校对此也责无旁贷。
钟秉林认为,这其中需要学校把学生培养好,增强他们的竞争能力、就业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竞争找到合适岗位;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教育和就业服务,用人单位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尽可能吸纳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关键词――去行政化
来自南方的记者格外关心深圳市政府正在投资筹办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情况。据悉,南方科技大学要办成一所去行政化的学校,并已被纳入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去行政化成为记者提问的焦点。
钟秉林说,他了解深圳市政府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的过程,他个人对这种办学模式表示支持。“依靠地方政府财力,举办这样一所大学,我倒不认为这是专门以去行政化为标准的大学,而在于学校的定位”。钟秉林表示,他个人也同意取消行政级别,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行政化,然后才是怎样去行政化,如果连行政化的内涵都搞不清楚,定义不明确,边界比较模糊,那这个“去”就无的放矢。
钟秉林认为大学去行政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大学和政府的关系方面,希望政府能够遵循教育规律,不能完全用行政化手段去管理大学,这就对政府提出进一步转变职能的要求,需要政府真正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制订规划来实现对大学的宏观管理。二是大学内部去行政化,实质上就是怎样处理好大学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从权力架构来讲,这两种权力并存且都具有合理性,关键是如何把这两种权力协调好,不能相互越位、错位或者失位。钟秉林认为,现在大学存在的主要矛盾是行政权力对于学术事务干预较多,学校在涉及学术事务决策时,要充分发挥教授和教师的作用,而不能简单地靠行政拍板决策。
钟秉林表示,去行政化要靠两方面共同努力。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并加强宏观指导。而学校要淡化官本位,真正以教师、学生为中心,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关键词――
天价幼儿园
学前儿童上幼儿园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对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有什么看法的问题时,刘焱委员表示,她在2008年提过提案,呼吁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我提这个提案是觉得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入小学以前因为没有最基本的学前教育造成最后的学业失败,这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政府应当承担这个责任,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刘焱并不主张把整个学前教育都纳入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实际上还有一个强制和责任的问题。
关键词――文理分科
面对高考取消文理分科的问题,以及一考定终生的局面是否会改变的问题。钟秉林认为,高中文理分科和高考文理分科有联系,但是两回事。“我一直主张高中不要文理分科,无论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还是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这种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完美结合都会为他们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钟秉林表示,一考定终身的问题确实是目前高考统一考试的弊端,应该给学生多样的选择,所以此次《规划纲要》里也提出有关分类考试、多样化录取等问题,这将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关键词――
开小灶
当前有一种现象,除了正常课堂学习之外,有任课教师会在课余时间私下为一些学生“开小灶”进行补习。对于这种“开小灶”现象,李东福委员表示,对中学阶段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他们不主张教师单独组织补课。“至于学生个人和老师之间发生的私人补课行为,教育部门也很难作出处理,因为纯属个人行为。但从教育部门来说,不主张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量地给学生补课。”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2007年中央政府推出重大举措,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如今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记者们十分关心他们是否真的愿意回到生源地从事教育工作。
“我们的免费师范生对立志从教这一点没有动摇。但不可回避的是,随着毕业来临,绝大部分同学都在为将来就业做着多方面考虑和努力。但一个基本事实是,这些学生都要根据协议回到生源地。”张济顺说,学校现在所做的工作,一方面要按照四年培养方案,努力让免费师范生成为优秀毕业生,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帮助这些学生落实好学校同所在省份教育行政部门签订的协议。“特别是第一批免费师范生,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将对今后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成长和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钟秉林说,回生源地容易造成歧义,按照国务院文件,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按照签订的协议,回到所在省,由省政府统一负责安排他们的任教工作,或者到农村进行支教。
关键词――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热点,记者们也没漏掉这一问题。李东福表示,近年来教育公平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要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使得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都有同等入学和升学的机会,还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同样的免费教育。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资助体系,保证凡是考上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能够上得起学并完成学业。要进一步完善各类招生考试,确保考生平等竞争,为考生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关键词――
择校热
城市里中小学择校问题,困扰着几乎所有的学生和家长,记者提问如何能够让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都有公平的上学机会,引人深思。
李东福表示,择校问题是这几年群众热议的话题,也是群众对教育工作不满的一个方面。“认真研究群众择校的愿望,我认为不是因为上不了学、上不起学,也不是因为不能就近上学,而是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上更好的学校。”
“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上学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问题非常突出。”李东福认为,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与当前无法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基本均衡。“在当前的情况下,要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再举办重点学校,不得举办重点班、实验班,通过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加大投入、提高质量与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相结合,逐步促进教育的公平。”
钟秉林表示,择校热、辅导热问题就是学生和家长对于好教师和好学校的认可和追求,突出反映了国家教育的一个矛盾,包括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个主要矛盾的转化――从过去上学难到现在的上好学难,本质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他认为,办一所好学校并不容易,教师和学校的校风、传统等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不可一蹴而就。
“因此,要促进教育公平,对老百姓有所交待,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再就是入学机会要均等。当然,绝对的均等是没有的,但这些问题都会逐步解决。”钟秉林说。(包松娅)
摘自:《人民政协报》2010年3月11日
(责任编辑 陈思怡(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