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傍晚,在玉树州结古镇体育场临时搭建的帐篷医院,一个40多岁、皮肤黝黑的汉子,匆匆走进一间病房,来到一位藏族老太太的病床前,双膝跪倒在地含着泪说:“妈妈,不孝儿子来看你了。”
这个汉子名叫江玉建,是玉树州民族中学高三数学教师。4月14日早晨地震发生后,他忙着安置转移学生,后来又忙于高三学生的复课。直到13天后,他才抽出时间到医院看望地震中受重伤的母亲。
领着学生安全大转移
地震发生前一天晚上,江玉建正在学生宿舍值班。4月14日5点40分左右,正准备起床的江玉建被一阵摇晃惊醒。
“不好,地震了。”江玉建迅速下床,打开学生宿舍的电灯总开关。然后,他冲出值班室,挨个宿舍敲门,把90多名学生都叫了起来。
玉树州民族中学每天有晨读的习惯。那天早上,学生们吃完早餐后,就来到操场上开始晨读。7点49分,强震发生了。一时间,校园内尘土飞扬。
江玉建是民族班的数学教师兼班主任,班上共有47名学生。他焦急地冲到操场上,开始清点班上的人数。由于操场上的能见度很低,他只能大声叫名字来核实人数。全部清点完后,班上47人除1人受轻伤外,其余均安然无恙。
这时,学校副校长尼玛来到学校,他带来了不好的消息:禅古寺水坝可能要溃坝。尼玛要求教师们组织好各自班级的学生立即向山上转移。
到中午12点,周边各县陆续派人把本县的学生接走了。当得知一名高二学生的母亲被埋后,江玉建迅即带了几名教师和学生去救援。师生们徒手挖了几个小时,最后,部队官兵帮着把这个学生母亲的遗体挖了出来。
震后13天才见重伤的母亲
地震当天,江玉建虽然和学生们在一起,但他的心里也一直惦念着家里。原来,上午10点,弟弟打电话给他:“哥,家里房子倒了,母亲被埋,现在正在救,人手不够,你快点过来吧。”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江玉建最终选择和学生在一起。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弟弟的电话:“弟弟,全靠你了,你们一定要把妈妈救出来。我这里有很多学生,我不能抛下他们不管啊!”
电话那头的弟弟显然生气了:“妈妈的死活你不管,你就管好你的学生好了。”说完,弟弟就挂断了电话。
过了一个多小时,江玉建得知,母亲已经被救出来了,并送往医院救治。4月17日,弟弟打电话告诉他,母亲的性命虽然保住了,但腿怕是保不住了。
这个时候,江玉建很想赶快回去照顾母亲。但是,学校提出尽快让高三学生复课,他是高三数学教师,这个时候还不能走开。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打电话询问母亲的病情。但是,由于离得太远,他一直没有见上母亲的面。直到4月27日母亲转回到结古镇体育场临时医院救治,他才在地震13天后第一次见到母亲。
母亲拉着儿子的手,哭着说:“儿啊,你不来救我不要紧,但你不应该不管你妹妹啊!”妹妹家的事,江玉建也是在地震第二天才知道的。地震时,妹妹家的房子塌了,妹妹正读高二的儿子当场遇难,妹妹也被埋在废墟中,最后被武警战士救出来送到西宁救治。
一心教书放弃当官机会
4月28日上午,在玉树州民族中学校园的一间板房教室内,江玉建正在给高三学生上数学课。在征得他的同意后,记者在教室后排听他讲课。上课过程中,他很善于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1991年,江玉建从青海师大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在西北民院当教师,能留在兰州这样的大城市,他非常高兴。1994年,他的父亲去世,当时由于家境困难,母亲要他调回来。
1995年,江玉建调至玉树县电厂担任技术副厂长,这一干就是8年。这几年间,在企业工作的江玉建,感到家乡人才的缺乏,于是冒出一个想法:当教师,教出更多的人才。
为了这个想法,他甚至拒绝了一次“当官”的机会。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县委组织部曾找他谈话,想调他担任县地矿局副局长,却被他婉拒了。
2002年,江玉建终于如愿走进玉树州民族中学,成为一名教师。从此,他心无旁骛,用心讲课,教学水平日益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他担任班主任的民族班在当年的高考中,第一次考出了两个本科生。(记者 蔡继乐)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11日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