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雪晖,1949年1月生,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34年如一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三农“,做出突出贡献。
关爱学生,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多年来,石雪晖始终把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同关爱学生的真实感情融为一体,她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被广大学生誉为“学业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好妈妈。”学生在做试验时,易受到一些有毒气体和试剂的侵害,石雪晖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注意操作规程,小心防范。她经常对学生们说:“在我眼里,你们永远是我的孩子!”石雪晖的一名博士生是从园林专业考到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有些弱,她就在繁忙中不断加强对该生的指导和交流。临近毕业时,石雪晖还为她找来有关植物营养方面的博士论文9本、相关书籍10余本。看着老师从家里背来的厚厚书籍,学生觉得这不仅仅是参考书,更是一份厚实的爱。一名研究生的父亲因病早逝,过度悲伤的他始终走不出痛苦的阴霾,石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头,戴起眼镜开始发短信劝慰学生。学生在深夜读着“你要振作起来,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做人做事……”的短信,眼睛不禁模糊了,他感慨地说:“我失去了父亲,是我的不幸,而我又是幸运的,我有两个母亲。”
严谨治学,做一名突出的科研工作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子走俏市场,成为大众喜爱的水果。当时,属于欧亚种葡萄的提子全靠进口,国内无法种植,为让提子能够在中国种植,石雪晖开始艰苦求索。她查阅大量资料,创新性地建立了欧亚种葡萄的避雨栽培模式。为增加品种花色,她做了大量品种引进工作,她不远千里,时常坐十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去找有关专家教授求教,3年共引入240余个品种,选育出20余个适宜南方栽培的品种。为弄清每个新品种的特性,她时常是天刚亮就到葡萄园,天黑才回家,从不间断地记着每个品种的长势、开花结果特性、抗病性等,直到对每个品种的特性都很熟悉为止。从建园、搭架、盖膜、修剪、施肥、打药到除草、翻土,从试验设计、实施到结果分析,她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在石雪晖的研究和努力下,欧亚种葡萄终于在南方栽培成功,老百姓从此吃上了国产的提子。
无私奉献,做一名带领农民致富的引路人。石雪晖情系“三农”,足迹遍布湖南50余个县市,指导农民新建葡萄园3万余亩,指导葡萄果实套袋5000余亩,指导桃源县桃树生产1万余亩,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了数以百计的生产技术难题;她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研发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作为自己的最大追求,把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最大幸福,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朋友依靠科学技术脱贫致富,成了农民和基层干部心中的“财神爷”,但她从不收受任何报酬,多次将获益农民寄来的酬金退给农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她的手机里面存满了农民朋友的号码,他们遇到紧急情况,一个电话打来,她就风尘仆仆赶去解决问题。她的手机既是咨询热线,又是答疑的短信平台,农民称她为“湖南果树110”。
石雪晖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教书育人的真正标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的优秀代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范,是广大科技人员和人民教师学习的楷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