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坤,女,中共党员,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曾任武汉理工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她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荣获奖学金。六年来,郎坤一直从事帮扶农民工子女工作,用她的话说,她踏上了一条关爱农民工子女永无止境的求索之路!郎坤同志曾荣获第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奖、第五届湖北省杰出青年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多次被中央、省、市各级媒体专题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屋顶小学”支教岁月 志愿服务当先锋。郎坤和农民工子女结缘,源自武汉市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学校,这个学校全校六个年级十个班都在二楼上课,一楼是菜市场,楼顶的平台则被学校改造成空中运动场,孩子们每天就在屋顶上面升旗、做操、游戏……因此得名“屋顶小学”。
2005年3月,时任大一团支部书记的郎坤得知“屋顶小学”孩子们生活学习状况后,主动沟通联系,发起组织义务支教,每周五为学生们提供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英语等课程。为了上好课,她经常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演练,还收集了很多小学生优秀课程视频,反复观看和研究,听课记录和心得写了厚厚的一本。她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招募支教老师,组建支教团队,并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组成了不同的教学组,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在郎坤的组织下,每年都有新的同学接过支教接力棒站在“屋顶小学”的讲台上,将对农民工子女的悉心关爱传承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志愿支教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志愿者也融入了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成为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
毕业到西部去 投身建设写青春。面临大学毕业,郎坤选择了投身西部,2008年8月,她带领支教团奔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郎坤的支教地是龙里县城关第三小学,她承担六年级英语的教学任务。这个学校90%以上都是农民工子女,由于学生基础差,发音不标准,学习缺乏兴趣,起初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但她不灰心、不言弃,一次次地虚心请教、认真备课、促膝谈心……天道酬勤,她的真情付出终于换来了浓厚的学习风气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快速提升,所教科目毕业考试平均达到91分,及格率达到100%。她还以城关三小为试点,针对农民工子女特点倡导并建立了龙里县“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室”,下设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经过一年的努力,雏鹰志愿者项目已经成功选拔了67名志愿者,并在郎坤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的志愿活动。有一次,郎坤偶然了解到龙里县谷冰小学的课桌椅用了30年,早已残破不堪,她费尽周折联系了一位爱心资助人士,学校全部更换了新桌椅还获赠了一批图书。
持之以恒做贡献 创先争优做表率。返校读研后,郎坤继续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生活问题,经常深入武汉周边农民工子女学校调研,结合六年来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不断探索新时期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机制与模式,并且参加了团中央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专项计划,参与构建面向武汉农民工子女的“5+1”志愿服务体系。六年来,郎坤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履行了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承诺。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