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的创先争优热潮已经在学校形成了。”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王鸣凤说。记者了解到,该校轰轰烈烈的创先争优活动背后,是一系列“小动作”,别看是些“小动作”,带来的可是“大效果”。
“小动作”一:
开展“挂牌亮相”活动,争做师德先锋
“张老师您好,我们看到您的事迹登在学校的光荣榜上了,恭喜您。”这是呼图壁县第一中学高三(15)班班主任张英的学生发给她的短信。
张英的事迹能够上光荣榜,是因为她在学校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张英的办公桌上也因此多了一张党员示范标牌,她所在班级还被学校挂上了优秀党员示范班标牌。
“我感到特别自豪,但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我是党员,要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张英说,“亮明党员身份后,在荣誉面前,更多的是鞭策,我要努力带好头,因为其他老师都看着我呢。”
不只是张英,在呼图壁县第一中学,有14个党员教师岗位被评为“党员示范岗”,12个班级被评为“优秀党员示范班”。
学校统一制作了“岗位职责承诺台签”,上面印有党徽、党员姓名、职务、主管工作、岗位职责等内容,摆放在办公桌明显位置。同时,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佩戴胸章,亮出身份。
“形象不靠亮牌子,关键要给人做榜样。”王鸣凤说,其实,“挂牌亮相”活动只是一个小活动,但效果却很好,一亮明党员身份,对党员教师就有了激励和促进作用,他们就自觉按照高标准要求自己了,从而使全校教职工干有方向、学有标杆,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全校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小动作”二:
开展“读好书”活动,争做学习先锋
“通过读好书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张勇是呼图壁县一中的一名青年教师,只有26岁的他还在一次全国性的说课比赛上获得了一等奖。他说,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他参加学校的“读好书”活动分不开。
在“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和“荐好书、读好书、评好书”活动中,该校每个教师都可以参与好书推荐,并将推荐书目公开,党员教师可以采取“网络式”自学、“菜单式”选学、“交流式”互学、“实践式”悟学等多种学习方式,探索党员自主学习新模式。
同时,呼图壁县一中抓住教育与文化的交融点,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点,着力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改革实践、案例分析反思等平台,促进教师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为这个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由汉语学校、哈萨克语学校和维吾尔语学校合并而成的呼图壁县一中,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也极大地提高了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
王鸣凤告诉记者,开展“读好书”活动,也是一个“小动作”,但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和带动了全校教师的读书热情,个个都在争做学习先锋。通过阅读,教师从书本上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动作”三:
开展“六个一”活动,争做教学先锋
呼图壁县一中党总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重点工作,在岗位练兵、教研创新等方面,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发出号召,要求全体党员做到“六个一”:即做一次公开承诺、上一节公开示范课、帮带一名青年教师、联系一名待进学生、出一个金点子、定期一点评,为创先争优活动添砖加瓦。
“这些活动很容易做到,看似很小,但都是立足岗位开展的,坚持做好的话,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王鸣凤说。
呼图壁县一中有40%的教师是青年教师,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学校开展骨干教师帮带一名青年教师活动,由优秀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长期的“一对一发展共同体”,手把手传授教学方法,心贴心交流教育心得。同时,开展民汉教师“交友”活动,民语教师与汉语相应学科教师“结对子”,接受汉语教师的传帮带,通过学科讲座、公开课、示范课、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提高民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和使用汉语教学的能力。
据了解,学校在去年下半年进行了教师教学案例、教学随笔、课后反思展评,60多位党员教师的参展案例教学反思获得优秀奖,编印的两本《反思集》成为全校教师学习的典型资料。
此外,学校还将创先争优活动与“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同促进。各党支部结合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了“四个认同”、民汉班级联谊、“同是一家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如今,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都有了进一步转变。”王鸣凤说,“日前,在学校评出的优秀教师中,党员占26人。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评教活动中,党员教师满意率达到100%,这样的成绩在创先争优活动之前是没有过的。”
■本报记者 蒋夫尔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