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010-09-25收藏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情况特辑第39期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新学年开学后,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纷纷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刻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对相关工作做出部署。

  北京科技大学召开了党委(扩大)会暨处级及以上干部培训会议,统筹谋划学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党委书记罗维东要求,全校干部教师要在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规划的大讨论,在“树立育人为本理念、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重要动力、加强学科建设”四个问题上形成共识、找准方向、明确措施。他提出学校的下一步发展要通过加强学风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推动学分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强大学制度建设和完善学校管理四个方面为学校发展提供动力;通过形成办学新特色、筹备新学院、发展新学科、重视人文学科发展等不断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校长徐金梧做了题为《学习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谋划学校科学发展》的专题报告,并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提出了学校下一步发展思路:一是进一步整合和挖掘办学资源。加快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高新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步伐;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省部级研究基地的实体化建设;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努力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做出贡献。二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认真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落实201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进一步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风建设,逐步启动学分制改革,建立分类型、分层次的学生培养体系。三是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做好学校“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和“211”工程四期、“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二期的前期规划工作,拓展优势学科的领域和学科方向,引进和培育学术带头人,推进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暑期召开工作会议,紧密结合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研讨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探讨如何大力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学校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双组长、全体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公布实施了《华中科技大学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求学校各单位要把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形成分工明确、各尽其责、统筹协调的贯彻落实工作体系。要统筹制订贯彻落实计划,统筹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单位贯彻落实的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把任务进行分解,转化为年度和日常工作。《工作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大力学习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抓紧制定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年)》;深入开展学风教风建设,全力营造一流育人环境;增强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为进一步将该项工作做实做好,《工作方案》还制定了本学期时间进度表,分三个阶段启动相关工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及时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在暑假召开的党政联席会上,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讨论。在学校党委常委扩大会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达成共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全面抓好学习贯彻和落实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在学校中层干部、全体教师中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开学以后,在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博士生导师参加的2010年下半年工作会上,校长段宝岩就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作了工作报告,提出要以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重点,制定完善“十二五”规划及9年跨越期战略,抓机遇、抓落实,突出重点,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书记陈治亚要求,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对国家重大方针、重大部署的前瞻性研究,把握好、利用好国家政策,深入思考、谋划好学校的发展,切实创新和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三是在全校各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精神。学校专门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要求各教学单位、各部门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一流学科,产生一批领先的原创性成果。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