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国老教授协会要求协会各级组织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作贡献

2010-08-10收藏

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情况特辑第19期

  近日,中国老教授协会发出通知,要求协会各级组织根据中办发〔2005〕9号文件提出的进一步发挥老专家“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以及“在培养教育下一代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的要求,动员广大会员和老教授认真、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并联系协会的工作实际动员老教授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抓住机遇,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学习的重点包括:深刻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方针;领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和核心任务;认识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认清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学习“促进教育公平”的深刻内涵。学习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认真阅读学习文件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学习讨论会、专题研讨会、教育专家论坛,承担课题专题深入研究,征集论文献计献策等方式进行。要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为促进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规划纲要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积极参与促进人才培养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协会将动员老教授积极参与有关项目,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贡献力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使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老教授们应解放思想,大胆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多作贡献。协会有一大批老教授工作在民办高校并己成为骨干力量,他们应为支持民办高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等作出贡献。协会作为优质教育资源,应大力开展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为扩大教育开放,协会需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学术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鼓励支持老教授们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协会积极鼓励和支持老教授们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以及交叉学科等领域参与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各项科研课题,力争多出创新的研究成果。发挥老教授优势,积极投入咨询、评估、技术服务工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充分发挥老教授协会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做好为政府、地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服务工作。要继续办好高水平、高质量的有关学术前沿或社会热点问题的“老教授论坛”,促进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多为政府、地区、企业献计献策。

  四、全面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老教授们要用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和行动,以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教育感染青年教师,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作好青年教师的引路人,促进师德建设。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学科领军人才和教学名师不断涌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广大学生和青少年一代全面健康成长是老教授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党和政府对老教授们的要求与期望。老教授们要多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人生感悟,通过多种形式吸引感染青年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质和审美情趣,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广大学生和青少年一代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协会成立25年来,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曾两次被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当前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又对协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面临新的重要的机遇。协会各单位要抓住机遇,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创新,大胆突破传统观念和模式,动员广大会员和老教授们积极参与到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教育规划纲要重大战略任务中来,努力开创协会工作的新局面,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把我国教育大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