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情况特辑第62期
2010年12月18日至19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代省长赵正永,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陕西省政协主席马中平等出席会议。
赵乐际指出,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教育改革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系统总结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总体要求。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全面部署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是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满足群众新期盼的必由之路,是建设西部强省的应有之义,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行动起来,扎实做好工作,切实解决问题,更加自觉地办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教育,更加自觉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赵乐际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结合实际找准工作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切实把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进入人力资源强省行列。要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决策机制,落实制度规范,切实做到教育发展规划、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三个优先”。要贯彻素质教育主题,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落实教育公平原则,突出教育的公益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以政策支持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突出教育的普惠性和义务教育的均衡性,提高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抓好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赵乐际指出,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逐步改变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让教育真正回归社会事业。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特长,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互动联动、合力培养人才。要健全办学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对民办教育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办学兴教,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方位对外开放。
赵乐际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关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不断提高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安全。要推广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协调合作,调动全社会关心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的良好局面。要组织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提升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做传道授业解惑者,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赵正永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优先发展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和促进教育公平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坚持确保陕西教育大省地位不动摇、推进教育强省战略不动摇、实现教育富民目标不动摇,强化在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和加大教育投入等方面的责任。要着力解决好当前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一要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二要加快建立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三要加强社会教育机构的整合与管理,使职业教育和各类培训教育更好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和指导,加大对“985工程”、“211工程”建设学校和省属教学研究类大学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五要重视和加强特殊群体的教育,特别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孤残孩子的上学问题,让他们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六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七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林蕙青代表教育部对会议召开表示祝贺。她说,长期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改善,改革深入推进,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希望陕西在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