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情况特辑第63期
2010年12月2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等出席会议。
刘奇葆指出,四川是教育资源大省、人口大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省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十年是四川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四川跨越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强省之基,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刘奇葆指出,推进四川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突出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
刘奇葆要求,推动“两个加快”,首先必须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围绕建成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的目标,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律,突出着力重点,显著提高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一是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二是必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完善助学制度,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上学问题,靠制度保障教育公平,着力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三是必须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全面推进现代学校管理,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的对外开放交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四是必须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地位待遇,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五是必须大幅度提高投入保障。要以优先投入保障优先发展,确保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欠发达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的倾斜和扶持。
刘奇葆强调,组织实施好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未来的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全面宣传动员,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创新工作方法确保改革发展目标落到实处,努力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本、师以爱教为荣的局面,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蒋巨峰就组织实施《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改革创新推动四川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要求。蒋巨峰强调,规划纲要贯彻了中央的决策部署,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是一份重要的纲领性文件。要准确把握规划纲要提出的四川省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和目标要求,面向未来,坚持优先发展;注重内涵,坚持提高质量;抓住关键,坚持改革创新;强化贡献,坚持服务社会。要全面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强化教育战略地位,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一步创新办学体制,着力形成多元化教育投入体制,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要全面落实责任、抓好项目实施、加强督导检查、营造良好环境,全力保障教育改革发展顺利推进。
刘利民指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学校灾后重建工作,重灾县校舍重建实现“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希望四川教育在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教育开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教育部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和帮助四川教育改革和发展,与四川省一道共同推进在川部属高校建设,支持部属高校参与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四川教育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共同为四川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