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情况特辑2011年第19期
3月14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过去五年本市基础教育取得的成就,着重分析了当前上海市基础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研究目前基础教育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与举措等。
会议指出,上海基础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历史的高点,正处于需要进行重大战略突破的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上海基础教育必须实现五大转型:在教育价值取向上,要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在教育质量评价上,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改变高度统一的标准化模式,更加注重基于需求导向的培养。在教师专业成长上,要克服单纯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倾向,更加注重教师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转向更加注重思想领导和专业引领。
会议明确,“十二五”期间,上海市把“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确定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围绕总体目标分别确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以及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将实施的六大举措。
一、均衡配置基础教育资源,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重点支持远郊区县、财政相对困难区县基础教育的发展。继续推进以常住人口为基数配置教育资源。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基本满足常住人口教育需求的目标。继续强化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辐射服务功能。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郊区新城及大型居住社区公建配套学校捆绑办学等举措,使“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成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大力推进教师合理流动,逐步建立区域内校级干部、骨干教师流动及中学高级教师跨校评聘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对区县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对学校深入开展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用不同的尺子来衡量不同学校的发展。
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凸显学科的核心育人价值,提高《课程标准》对“基本要求”的描述精度。大力强化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形成系列化、有梯度的中小学专题教育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育人机制。努力改进教学过程,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环节的一致性,提高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编制《上海市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引领教师编制解释性强、类型丰富、科学合理的作业。建立全市中小学学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把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为对学校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努力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两年内在全市所有小学推广“快乐活动日”,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让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适时向初中预备年级、初一年级推开。大力提升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切实推进“上海市提升中小学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探索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今年下半年起,在全市试行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办法,把学生的责任感、幸福感、身心健康、学习负担、学习实践经历、学习兴趣、学业水平等作为考察区县和学校育人质量的基本方面,并把评价结果与学生体质健康一并公告社会。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若干所中外学生融合的学校,研究开发国际理解课程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高中学生国际交流的规模和渠道,试点开设高中国际课程,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由外籍教师执教的课程。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中小学校,特别是郊区农村学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工作。
三、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切实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强化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构建本市中小学层次分明、逐年递进、科学衔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确保每名学生学会2项体育技能。发挥“体教结合”、“医教结合”的传统优势,实施大中小学一条龙课余训练体系的构建,形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教育、卫生系统的通力合作,实施“医生进校园”等项目。加强基本保障建设,大力加强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和体育卫生硬件设施建设。
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学生成长发展的优秀引路人。完善教师教育资源联盟,建立教师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库,构建教师培训者资源库,构建资源共享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开展需求导向的全员培训计划。加强中小学名校长名师队伍建设,设立东方名师岗位。建立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库,实施教师教育全市课程共享、学分互认的管理机制。深化校长和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制定中小学校校长专业发展标准与准任制度。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探索研究新教师准入见习制度,试行在职教师5年一周期的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五、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合力。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推进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沟通。推进学校建立与家长、社区联系的责任人制度,通过设立热线电话、微博、虚拟社区、家长接待室等举措,传播学校的愿景和改革举措,即时向家长告知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了解家长和社区对学校教育问题的建议和利益诉求。推进家长、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开展“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试点工作。推动市、区县、学校加强相关宣传工作。
六、切实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区县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大力推动区县开展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在大力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上海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10个“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和10个“重点发展项目”过程中,积极引导、推动区县主动承担有关任务,努力激发区县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动力和活力。鼓励和支持区县加强区域性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探索。切实转变教育行政管理方式,鼓励、支持各区县开展区域性探索试验,并提供相应专业指导。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